第53章 現在就決定(2 / 2)

……

劉子秋這樣謀劃的目的,無非是想在高麗、新羅、百濟之間建立一個平衡,讓他們分不出心思來侵擾大漢。隻要再過個三五年,新生的大漢王朝經過休生養息,進一步強大起來,在遼東站穩腳跟,也就徹底不用在乎這幾個跳梁小醜了。然而,這次事件卻取得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元回到平壤以後,一麵收拾行裝,準備遷往浿水以南,一麵將乙支文德陰謀造反的罪狀公諸於眾。在高麗,乙支文德擁有很高的威望,甚至直追高麗王高元。無論是朝中的文武官吏還是民間的商賈百姓,都不相信乙支文德會造反,隻有“親身經曆”過這一場危機的高元深信不疑。

這樣一來,就讓許多百姓對高元心生失望。很多人原來還想跟著高元南遷過浿水,現在都選擇繼續留在國內城、遼東城等地,成為大漢的子民。對於這樣的情況,劉子秋自然樂見其成,畢竟這麼大一片土地,也必須有人居住和生產。雖然這些人還會心念故國,但劉子秋相信,隻要在他的統治下,這些人的日子越過越好,他們一定會最終接受自己是大漢子民這個事實。即使這一兩代人還會有所抵觸,但三代、五代過去,誰還會記得故國?

為了安撫這些百姓,劉子秋還派人向高元索取乙支文德的家眷。高元原本是要誅乙支文德三族的,但不敢違背劉子秋的命令,隻得把乙支文德的家眷送往國內城。不過,高元這廝也算是個心狠手辣的家夥,居然在臨行前給乙支文德的兩個兒子各自在灌下一杯毒酒。他這樣做也是為了斬草除根,防止乙支文德的子孫替他報仇,卻更加激起了民眾對他的憤慨。

對於高元的小手段,劉子秋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並沒有什麼。他把乙支文德其餘家人帶到洛陽以後,撥了一處大宅院給他們居住,按月發給俸祿,享侯爵待遇,也算是極盡榮耀了。遼東一帶每年前往洛陽的官員、商賈也可以在京中見到乙支文德的家人,將他們的狀況傳回遼東,令當地百姓欣慰之餘,也對劉子秋的寬容深為感動,而大漢在遼東的地位日益鞏固,直至再也無人可以撼動。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

在國內城呆了十天以後,各方麵已經安排妥當,劉子秋留下尉遲恭、秦叔寶各引五萬精兵鎮守遼東,自己則率領大軍班師回洛陽。畢竟達曼在西突厥有所異動,劉子秋也不得不預作防備。這個年代信息傳遞困難,盡管漢軍采取了大雕、信鴿和八百裏加急的辦法傳遞信息,速度已經比過去提高了無數倍,但對來自後世的劉子秋來說,這顯然還是太過滯後了。萬一西突厥那邊有事,等消息再傳到遼東,時間就來不及了。當然,劉子秋也相信,即使他不在,魏征等人也能夠很好地處理這件事,但自己不能坐鎮中樞,總歸有點不太放心。

得知劉子秋要返回洛陽,百濟王、新羅王都來送行,正忙於另建新都的高元也丟下臣民趕了過來。劉子秋自然要對他們勉勵一番,又告誡他們不得互相攻伐,這才對高元說道:“你來得正好,就把兩位公主帶回去吧,也免得朕又要派兵護送。”

當初那場確立半島三國地位的宴會之後,高元借口要趕回去落實遷都事宜,把兩個女兒丟了下來,自己跑了。高元野心不死,還指望他那兩個女兒能夠得到劉子秋的寵幸,日後說服劉子秋幫他統一半島。至於染指中原,他倒是暫時死了這條心。他卻不知道劉子秋來自後世,雖然貴為天子,對女人的態度卻和楊廣完全不同,自然不會隨便就臨幸他的女兒。

可這兩位高麗公主卻是高元能否翻盤的最後籌碼,哪肯輕易放棄,連聲說道:“回陛下,小王過去對大漢多有不敬,如今鄱然醒悟,本想自身前往洛陽侍奉陛下左右,以贖其罪。奈何國中事多,不得分身,所以讓小女她們代替小王,還望陛下能夠明白小王的一片赤誠之心!”

劉子秋也不願意跟他多廢話,揮了揮手,說道:“你不願意帶走也行,朕是看不上她們的,留在朕的身邊也沒什麼意義。你自己考慮一下,是帶她們回去,還是把她們嫁給朕的大臣。朕沒時間在這裏磨蹭了,你現在就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