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把中藥當食物賣(1 / 2)

楊給他在斯坦福的老師卡洛琳斯卡打了個電話。》頂點說,..

卡洛琳斯卡很是驚喜的問道:“sky,有什麼事嗎?”

“老師,這次找您還真有些事,我這邊開發出了一種新藥,想要問問fda的相關認證!”楊道。

“噢,新藥,你可真了不起,我就知道你是我的學生中最棒的!不過這種事不應該是研究員幹的吧?”卡洛琳斯卡先是對楊進行了一番讚揚,然後又道。

她的言下之意是指,研究員隻管研發藥品就行了,跑注冊跑fda之類的事應該有專門的行政人員去做。

楊略帶不好意思的道:“老師,事實上這款藥是我自己開發的!”

“噢,啊!”卡洛琳斯卡驚呼了一聲,“但是個人的話,跑fda價格太高了!不別的,就是臨床三期就得找幾千人去做臨床測試,這可是一筆很大很大的開支!”

“是的,我知道,而且我這還是中成藥,似乎更難!”楊道。

他的難,其實就是臨床測試的難度。

按照西藥的要求,藥品中每一個單一成分就需要六百人做臨床三期的雙盲實驗。

其中三百人是吃藥的,另外三百人是不吃藥的對照組。

西藥都是化學藥劑,那麼每一個單一成分都可以很好的測試。

但中藥是成品。

每一個成品中,都包含許多種單一成分。

就比如人參,裏麵有三十七種皂苷,每一種都是單一成分,這就需要兩萬多人,另外還有多糖和蛋白質類,這些就簡單算各十種,又是一萬多人。

那重要裏麵不可能隻加人參吧?

再加點茯苓好了。

茯苓裏多糖二十多種,又是一萬多人,萜類四十多種,兩萬多人,甾醇類十幾種,一萬來人。

我們按照這種臨床試驗方法去對一個中藥進行臨床試驗吧。

就拿最經典隻有四味藥的四君子湯來做臨床試驗,那麼也需要三四十萬名臨床試驗者和相應資金來支持。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中成藥的副作用都是寫的“尚不明確”,這不是不負責,而是確實沒辦法。

但這並不是中藥就粗製濫造,我國光對中藥的管理辦法就有諸如《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中國藥典》、《部頒藥品標準》……等等一係列十幾部規範法規。

任何中藥的生產、出廠,都要符合這些才行。

歸根結底就是,中藥和西藥不是一回事。

西藥直接化學合成藥劑,每一個單一分子都是確定的,可尋的。

中藥是用現成品(諸如人參、當歸之類)去加工的,每一個現成品裏都有很多單一分子。

而且你就算有大毅力且那麼多錢,去找到四十多萬人做臨床試驗。

也是不行。

因為現成品,人參這些,它是種植出來的。

今年的好,明年的差。

這裏麵的東西也是有改變的。

難道每年都要組織起四十多萬人做去臨床試驗?

所以這壓根不是一回事,你非要讓中藥按照西藥的方法去走規範,那怎麼走啊?用什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