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化散為整(2 / 2)

接下來,大唐南域的江湖,便就開始起風了。

這風起得非常有節奏感,就好像一條幹涸多年的溪流,突然有新的活泉噴湧一般,一波接著一波,有條不亂地流向南域大地。而這風的源頭,則始於大唐南域三十八個不同的城池…

就在數十位老道人禦仙鶴離去的一個多時辰後,無數的信鴿個便由南域各處起飛。為大唐上下帶去了一則,不大不的訊息。

“南陽、信陽、滎陽、淮陽等三十八城的純陽道觀,即日起改名為“純陽執劍院”。並由原先的三十八分支,合並為漁陽、襄陽、鹹陽、洛陽四脈,即刻啟程。”

這則訊息,雖然重大,但還算不得駭人聽聞。隻不過,於嶽陽城以及附近的江河湖泊而言,它的意義則稍有不一樣了。無他,是因為這純陽三十八分支合並四脈之後,所處的地理環境,值得讓人深思一陣。

南域之央,是嶽陽。嶽陽南去萬裏為漁陽,北去萬裏為鹹陽,東去八千裏為襄陽,西去兩萬為洛陽。這四城相互之間最遠直徑不過四萬裏地,剛好處在嶽陽城的東西南北四角。如果日後有個萬一,隻要一支穿雲箭起,四麵八方皆可第一時間收到訊報。進可合擊,退可抱團,形成一個四陣環抱之勢。

也正因為如此,這裏頭的道道,可就大有文章可以叨叨了。

昨日南域數千萬裏各處烽火四起的訊息,在今日中午就已經6續傳入嶽陽城。再配上早晨的官榜重貼,官府衙門重啟一事看去,昨夜裏,南域純陽九觀同時遭劫的幕後主使者,必然就隻能是嶽陽城裏的那頭臥山猛虎。

而現在,數十位觀主前腳才離開七星院,南域各地後腳便傳來了這麼一則,三十八觀叛仙行,起聚嶽陽數萬裏內的訊息。這無疑就是在給全下的人,以及那頭臥山猛虎,傳達一個信號…

那就是…

這茬子事情,七星院管了!

這口氣,真的很大,很大啊…

俗話強龍不壓地頭蛇。而七星院,自當年一戰叛出仙行純陽後,它的後台便就隻剩下那位遁入北茫的大謀者了。這南北相隔萬萬裏之遙,即便再大的遠水也救不了這近火呀。往死裏,現在的七星院,除了有那麼幾位輩分極高的老道人,還在撐著腰杆子以外,他是連一條蛟都算不上呀。

可是,在今日純陽諸脈的事情上,麵對嶽陽城裏那條一夜便能翻的猛虎,七星院居然敢明目張膽地扯起了大皮,與之形成對仗之勢…

這裏頭所隱藏著的端倪,才是真正值得讓人去細細推想的事情。

到底是北茫那位大謀者,給了七星院囂張得底氣?還是南下的那位痞子王,領來了無懼的倚仗?又或者是昨日那場鬧得滿城風雨的搶親大戲,讓得問山上,那位從不問江湖朝堂事的聖人,做出了某種選擇?

這都讓人由心底裏,產生一股難言的好奇。

以至於,今日晚間,大唐南域三十八處迅起的狂風,刮過嶽陽城後。嶽陽城中的好些人兒,便也忍不住動起了身子。東馬西奔,北禽南飛,城中一些實力較為強悍的豪門院府,一時間訪客不絕。切切私語相談者,猶豫不決搖擺者,聽風者,推算者,在嶽陽城的大樓宇中,處處皆是。

當然了,作為這起事件中風頭最盛的七星院,也免不了這個意外。麵對,忽然登門拜訪的客人,幾位七星院長趕客不是,留客長談也不是。唯有硬生生地把觀星台上的晚宴,擺出了觀星台外,吩咐些道人教習前去叨叨。

由此可見,這七星院的風向,到底在牽動著多少人的心兒了…

語瀟瀟,晚風夕陽。

玉衡院,書舍房。

雜亂無章的桌椅凳子,被人隨意地圍成了一個圓圈。當幾位院長被迫前去觀星台招待客人後,此間就隻剩下五位人兒了。巍峨的夏淵吊著跟狗尾巴草,瞧著二郎腿,坐在圓圈中央的大桌子上。夏尋芍藥坐一邊,墨閑夏侯對坐在另一邊。從夏尋此時臉上的為難之色可以看出,在這之前,他們交談的內容,似乎並不怎麼愉快…

“淵叔…”

“你閉嘴!”

“這事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元宵節一過,你們哥三就得給我老老實實地,跟著那禿驢上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