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好群眾工作 方式方法是關鍵(1 / 2)

做好群眾工作 方式方法是關鍵

機關與基層

作者:祝靈君

近年來,我在與一些基層幹部交流中了解到:一些黨員幹部感覺到做群眾工作枯燥、乏味,提不起神、攥不住勁;一些黨員幹部感覺到做群眾工作沒有進步,密切聯係群眾不如密切聯係領導;一些黨員幹部搞不清楚對象,不明白做群眾工作其實就是做具體人的工作,把群眾工作簡單等同於治國理政的全過程,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些黨員幹部還不習慣於從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習慣於對群眾發號施令或以主人自居;一些黨員幹部甚至把為群眾做工作和為黨做工作對立起來,不明白做好群眾工作就是做好黨的工作的道理;一些黨員幹部沒有意識到互聯網時代對黨的群眾工作造成的壓力與挑戰,出了問題習慣於“捂蓋子”,不善於在關鍵時刻發布消息、引領輿論,放任小道消息滿天飛;一些黨員幹部對群眾工作的係統性、複雜性認識不足,習慣於“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結果按住了葫蘆起來了瓢,等等。這些現象的出現需要我們把做群眾工作上升到科學的高度予以研究、謀劃、實施。

在黨的曆史上,黨的領導人經常帶領廣大黨員幹部總結和歸納群眾工作的經驗與教訓,這些經驗與教訓舉不勝舉。比如,做群眾工作表麵上看來是一個工作方法問題,其實也是工作態度問題;看似是黨員幹部做群眾的工作,其實也是做黨員幹部的工作;看似通過滿足群眾的經濟要求去組織群眾,也是對群眾的情緒疏導與教育;看似當群眾的學生,也不能犯尾巴主義錯誤;看似當群眾的教師,也不能犯命令主義錯誤;看似在一般要求上動員群眾,也要與個別指導結合起來;看似在給群眾提要求,也要給領導幹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幹部如“一把手”提要求;看似在等待群眾,又要帶領群眾;看似要滿足困難群體的根本要求,也要堅持“一碗水端平”,等等。做群眾工作的複雜性可見一斑。

馬克思主義理論強調,在各種生產力的組成要素中,人是最生動、最複雜、最有活力的因素。因而,做群眾工作又是最生動、最複雜的。

群眾工作的複雜性和生動性決定了群眾工作存在許多客觀規律,比如:要把幹部的眼睛拉到眉毛下麵來;改善群眾生活才能改善群眾工作;群眾工作者生活“不群眾化”難以做好群眾工作;我們黨內的工作也是群眾工作;隻有把群眾的前途放在第一位,才可能把黨的前途放在第一位;抓住了“群眾領袖”或群眾骨幹,就抓住了群眾工作的關鍵;群眾觀念不強的人,必然變成官僚主義者,群眾觀念不強的機關,必然變成官僚主義的機關;必須在群眾的自動性上去組織群眾;要注意從各種經濟要求上去組織群眾;群眾的要求是可以啟發與提高的;宣傳工作要注意抓住群眾的迫切需要;領導幹部要學會多對群眾做口頭的宣傳教育;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抓兩頭,帶中間”;要善於與群眾談心;要善於與群眾訂“居民公約”;要經常或定期總結群眾工作的規律與得失;知識就是力量,重複也是力量;細節決定成敗;政策不科學,本身就會製造矛盾;多“發報”少“發火”;要利用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做好群眾工作;要時刻把握群眾工作的“家底”;要避免將群眾工作做成“夾生飯”;宣傳工作也要注意發揮“小報”的優勢;思想政治工作要達到“成像”的效果;群眾工作也要善於“調結構”;心沉下去,事情才會落下去;強化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心律”訓練,“法律”就會更好地發揮作用;群眾工作要圍繞安全、便捷的居家服務展開;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要靠大家一起來做;等等。

和革命戰爭年代相比,當前個別黨員幹部錯誤地認為,即使不接觸群眾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少了群眾的“麻煩”,甚至還可以生活得更“愉快”。外部壓力缺失的客觀環境使一些黨員幹部的本領逐漸退化,不願意動腦,不想辦法,出現群眾工作“本領荒”。一旦出現問題,就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忽視了群眾工作其實是一門最複雜、最生動的科學。群眾工作重在平時,平時“家庭作業”做得好,才經得起“大考”;平時不做“家庭作業”,考試就會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