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詭才張固(1 / 2)

正如蒙義所說的,兩天之後所有鬧肚子的軍民都不藥而愈。在這兩天的時間裏,公子來嚴格按照蒙義說的那樣做。軍營之內無論軍民人等都必須喝煮開的水,吃飯之前必須洗手,在此基礎上公子來還有了創造,也就是命令軍民在洗完手之後必須把手上的水澤烤幹才能吃飯,敢有不遵者軍士罰杖三下,民夫罰扣錢糧。在公子來的強令之下,軍民們養成了不喝生水飯前洗手的習慣。

兩天之後,曹尉史領著冀城縣大夫還有十幾輛大車來到軍營,不僅送來了糧草物資,還帶來了四位醫者,分別為食醫、疾醫、瘍醫和獸醫。疾醫相當於現在的內科醫生,瘍醫是治療腫瘍、潰瘍、金瘡,折傷等外科疾病的醫生,食醫相當於現在的營養醫生,獸醫就不用說了。除了四位醫者之外還有一位覡(習)兩位巫(古代巫師女稱巫,男稱覡),這是要打算既治病又驅鬼,從根兒上防止瘟疫的發生。在古代最怕的就是鬧瘟疫,不管是人還是家畜如果染上瘟疫那是一死一大片,基本上無藥可醫,所以巫覡也是在官府編製之內的,用於祭祀祈禱等方麵。

醫者挨個檢查軍民的身體狀況,巫覡就在軍營裏搭起高台在那跳大神兒,不過這個時代的人就信這個,不少軍民都跪在高台四周叩拜不止。公子來看著這個場麵心中的焦躁逐漸平複。

縣大夫:“啟稟公子,這位先生要見您。”

公子來轉身一看,隻見縣大夫身邊站著一位身高七尺,一身白袍頭戴束發冠的二十多歲的男子,此人體型偏瘦但骨骼粗大,一張清臒的臉上兩道長眉斜插入鬢,眉骨突出眼窩深陷,一雙杏眼炯炯有神。在高挺的鼻梁之下是兩撇八字胡,尖尖的下巴上和兩腮處各有一縷長髯,這幅樣貌讓人一看就知道此人頗有心機是個機智之人。

此人一見公子來看他,立即拱手說到:“曲沃張固拜見公子。”

“先生免禮,先生是晉國人?”

“正是。”

“先生來此有何貴幹?”

“特來為公子解憂。”

“本公子何憂之有?”

“公子之位岌岌可危,難道不是憂嗎?”

公子來愣了一下,隨即拱手施禮說:“怠慢了,先生請隨我來。”

軍帳之內公子來端坐案後,白澤、蒙統居左,縣大夫、張固居右一副標準的問對格局。

公子來拱手問:“先生說本公子之位岌岌可危,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張固微微一笑答到:“公子之處境如何,公子心中自然清楚,固無需多言。固隻問公子如何處之?”

公子來低頭沉思片刻之後答到:“秦人能有今日,俱是百戰得來。父君有雲,製虎狼者唯虎狼。本公子自討不是虎狼之輩,唯恐祖宗基業葬於我手,如有賢者我願讓賢。”

此話一出,縣大夫、白澤和蒙統皆是雙眉緊皺,麵露緊張之色。張固問:“請問公子何謂賢者?”

“能讓我秦人豐衣足食者,能讓贏氏位列諸侯者為賢。”

張固說到:“古者嚐有上不諫上,下不顧民,退處山穀,以成行義者也?”

公子來答道:“夫上不諫上,下不顧民,退處山穀,吾不識其何以成行義者也”

張固問:“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於世者乎?”

公子來答:“輕死以行禮謂之勇,誅暴不避彊謂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禮義也。湯武用兵而不為逆。並國而不為貪,仁義之理也。誅暴不避彊,替罪不避眾,勇力之行也。古之為勇力者,行禮義也;若上無仁義之理,下無替罪誅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於世,則諸侯行之以國危,匹夫行之以家殘。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戲,殷之衰也,有費仲、惡來,足走千裏,手裂兕虎,任之以力,淩轢天下,威戮無罪,崇尚勇力,不顧義理,是以桀紂以滅,殷夏以衰。目奪乎勇力,不顧乎行義,勇力之士,無忌於國,身立威強,行本淫暴,貴戚不薦善,逼邇不引過,反聖王之德,而循滅君之行,用此存者,吾未聞有也。”

張固:“善。固嚐聞古之能行道者,世可以正則正,不可以正則曲。其正也,不失上下之倫;其曲也,不失仁義之理。道用,與世樂業;不用,有所依歸。不以傲上華世。不以枯槁為名,故道者,世之所以治,而身之所以安也,此為賢之本。何為君之本?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是故君之本在民,為民者方為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