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陽府邸正堂,贏鈹和曆顯對弈,百裏詢在一旁飲茶觀戰。贏鈹執白先下曆顯執黑隨後。弈,就是現代的圍棋。古人以白棋代表平民,以黑棋代表穿黑袍的官和官以上的人。為表示這些官氣量大度讓著平民,所以是執白者先下。
贏鈹是上午到的曆俯,而厲陽和百裏棲一起在西垂宮與贏開議事,午時被贏開留在宮中所以沒在家,因此隻有曆顯接待贏鈹。曆顯當然明白贏鈹登門拜訪的目的,若是在以前曆顯對贏鈹是頗為欣賞的,但自從贏來長驅直入奔襲西戎王帳之後,其聲明不僅在秦人中大顯,就連周圍的諸侯都對贏來欽佩不已,贏來的威名已經逐漸傳到中原列國甚至連南方的部族都有所耳聞。
贏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那驚豔的一擊被許多諸侯拿來教育自己的繼承人,也被許多軍中宿將津津樂道。反觀贏鈹在此戰中的表現就很不起眼,甚至可以說是贏鈹從軍之後的一大敗筆,直接影響了他在軍中的威望。
從戰術和大成效果來看,別說贏鈹沒法和贏來相比,就是和曆顯相比也不算高明。要知道曆顯是一個純粹的文人,曆家子弟主修治民之術、輔政之法,是個純純粹粹的卿大夫家族和百裏家相仿。曆家世世代代就沒出過武將,而贏鈹不僅身份尊貴而且是自幼習武,他父親世父那是真正的秦軍統帥,就連一向自負的王猛也不得不服。
所謂虎父無犬子,秦軍將士對贏鈹非常看好,而且自從軍以來贏鈹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在秦地贏鈹和王捷、曆顯、百裏詢被並稱為西垂四公子。
西垂四公子當中,王捷年齡最長,戰功最高,官職也是最高的,是當之無愧的四公子之中的老大。四公子若按年齡排序,曆顯排在第二,第三是贏鈹,百裏詢最末。而在西戎之戰前,贏鈹在秦人眼中是可以和王捷這樣的大將並駕齊驅的。但在西戎之戰後,這個位置動搖了。
現在朝堂上百姓中有一股論調,曆顯已經接替贏鈹成為和王捷比肩的人物。因為曆顯在那一戰中表現出的指揮才能是相當的令人讚歎的,尤其是對戰車的運用和戰場指揮能力十分出色,對這一點就算是王捷也不得不佩服。除此之外,君上贏開接連召見還是白身曆顯問策,據說贏開對曆顯很是滿意,有意封曆顯為大夫參與議政。隻是少上造厲陽以曆顯還太年輕資曆不夠,處事也不夠老練為由拒絕了。但是君上還是專門賜給曆顯腰牌,命其隨時聽候傳召,並且每到大朝會的時候曆顯必須參加。朝堂之上滿眼的黑袍高冠中,身穿白袍的曆顯想不耀眼都難。
曆顯是一個標準的謙謙君子,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派儒雅的風度,再加上他不錯的長相,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公子如玉。曆顯不是個市儈的人,也知道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道理,但是自從他回到犬丘受到贏開重視之後,他忽然感覺贏鈹和之前不太一樣了。這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以前的贏鈹性格堅韌,有一股百折不撓的勁頭。遇到挫折會很冷靜的分析判斷得失,也會主動向曆顯請教。但現在不一樣了,曾經對曆顯無所不談的贏鈹,現在對西戎之戰的利害得失隻字不提,隻是時常把感激的話掛咋嘴邊,這讓曆顯頗感不適。
曆顯看著雙眼盯著棋盤凝神細思的贏鈹,不禁想起自己和妹妹曆薇在此前的一段對話。那是在贏鈹向厲陽求親之後,曆顯就問自己的妹妹曆薇對這樁親事的看法。沒想到,曆薇一句話就讓曆顯冷汗直冒。直到現在,曆顯響起曆薇的話就不寒而栗。
當時曆顯問曆薇:“公子鈹欲與我家聯姻,他已向父親提出要娶你為妻。微,為兄問你,你意下如何?”
“不願!”
“為何?”
“贏鈹性情至剛至烈,但心胸卻不夠開闊。若為普通人家子弟或可憑其勇烈光耀門楣,但其身份尊貴,君上又對其青睞有加,其名也被秦人傳頌。當此時,贏鈹應該韜光隱晦收斂鋒芒,但他是怎麼做的呢?他以為他所做的那些事別人都不知道嗎?現在的贏鈹已經不似從前,剛愎之態初顯,兄長難道看不出來嗎?需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強弓易折,銳斧易鈍。故此,小妹不願嫁給贏鈹。小妹勸兄長今後也不要和贏鈹過於親近。”
“何出此言,為兄自認和贏鈹之間隻有恩沒有怨啊?”
“兄長是當事則迷,小妹請問兄長,兄長對贏鈹算是有救命之恩的,平時你們之間也很是莫逆,但在兄長墜車之時贏鈹為何不來相救?”
“那是因為大庶長命他快走,當時我們身陷重圍,若不當機立斷必定全軍覆沒呀。”
“那為何不是贏鈹留下救你讓大庶長走?要知道大庶長對於大秦是多麼的重要,他若被擒君上該如何處置?若沒有小來長途奔襲,劫持西戎王妃和各部首領,大秦是不是要流血犧牲四更多的人才能平息此事?兄長,小妹對贏鈹本就沒有好感,這件事情之後我把他看得更清楚。兵者,國之大事。每戰之前為將者無不殫心竭慮,反複偵察認證之後思慮周全方可付諸實施。而贏鈹隻憑血勇之氣就率隊出征,此為不明。出征之後,明知事已不可為卻一意孤行是為不智。剛愎自用不聽勸阻,陷眾將士於絕境是為不仁。兄長舍命相救以致墜車,贏鈹卻不與兄長同生共死是為不義。明知大庶長乃大秦砥柱卻致使其落於敵手是為不忠。生死關頭不顧生父安危自顧逃命是為不孝!如此不明不智,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徒你叫小妹如何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