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大國之威(1 / 3)

古代的傳統婚俗講究“三書六禮’。所謂三書即聘書:訂親之書,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納吉(過文定)時用。禮書:過禮之書,即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征(過大禮)時用。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所謂的六禮, 指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按現今的語言來解釋,納彩是擇配、提親的意思。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說媒”。問名,即所謂的“討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討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時,要請陰陽先生推算。隻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親。古代的問名習俗,還含有問清姑娘是誰生的,即問清是親生的還是收養的是正室所生,還是繼室所生。封建時代為求婚姻的門當戶對,問清嫡庶關係是至關重要的。納吉,指提親。 一般來說,男女雙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後,就認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將這一事實告訴女家,謂之納吉。納征,即現今所說的“送彩禮”、 “送嫁妝”。“征”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禮之後。婚姻就算成立了。未送彩禮時,婚姻未必成立。請期,指擇定娶親的日子,用口頭或書麵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話所說的“送日子”。娶親日期要征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請期”。親迎,指娶親。男家派人或親自迎娶新娘。

齊、秦現在隻是定親因此隻需訂親之書、過禮之書,納彩、問名、納吉、納征即可,因為贏來還未成年因此要等到贏來加冠之後再行請期之禮。

觀戰台上張燈結彩,齊、秦兩位國君身穿禮服坐對麵而坐,晉候魯候、衛候、鄭候在二人之間就坐充當媒證,秦君夫人申怡也是盛裝出席坐在贏開身側。呂購一見申怡哈哈一笑說:“弟妹還是如此年輕,真叫為兄羨慕。為兄更羨慕你們伉儷二人生了個好兒子呀,從今以後你我兩家要多親多近。”

申怡施禮答到:“多年不見,兄長風采依舊,當年在鎬京曾一睹兄長風采至今記憶猶新。不想如今能與兄長結為姻親,小妹心中喜不自勝。兄長且請放心,小妹定會待姬薑如己出。”

呂購聽罷笑著說:“好,若是申候知道此事,定會喜出望外的。”

申國是一個老牌的諸侯國,其建封曆史可一直追溯到殷商時期。周武王伐紂滅商之時,申國國君審時度勢追隨武王滅商興周算是開國功臣,因此保住了富貴榮華。又因為申國地處對抗犬戎的最前線,是大周王室的一道屏障,因此備受周王室信賴。

當今申候名曰薑寧,是當今周王姬宮湦的王後以及秦君夫人申怡的生父,周太子姬宜臼和秦公子贏來的外公。從申候的姓來看申國和齊國算是同宗,因此申怡稱呂購為兄長也是恰如其分的。

申國地處邊疆和犬戎長期對抗,因此一直以來算是兵強馬壯。當今申候薑寧與周王室關係密切,在周王朝中身兼要職,負責王室宗族事務,雖不問朝政但卻是可以左右王室宗族要務的實權派人物。

申國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曆代國君都有漂亮的閨女,而且喜歡把閨女嫁的到處都是。犬戎大狼主翟桓和申國大夫費仲相約調停西戎和秦的糾紛時就曾說過此事,翟桓的高祖母就是當時申候的閨女,所以翟桓的血脈中還有申候的基因。

當今申候薑寧更是了得,把嫡長女嫁給了姬宮湦成了王後,把庶女申怡嫁給贏開成了君夫人。不得不說薑寧眼光獨到手段高明,反正不管將來如何,申國總有依仗,也正因為如此申候在諸侯中也是很有地位的。從這層關係上講,呂購把愛女嫁給贏來也不算是下嫁,算得上是門當戶對。

身披紅綢的百裏棲張固走上觀戰台將手中訂親之書、過禮之書,雙手遞給同樣是身披紅綢的齊國上卿。齊國上卿將訂親之書、過禮之書呈給呂購,呂購看過之後,提筆寫上自己的名字。一時間,台上台下歡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