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購沒動地方他直接跪坐在原處對姬宮湦說:“大王點讓烽火所為何事臣已知曉。臣想問,莫候可在?”
呂購一說話姬宮湦、姬伯服、虢石父、尹球等人心中就是一緊,因為呂購的話不多但卻恰中要害。鄭候姬友疑惑的問呂購:“呂公,您找姬望何事?”
“我想問問他到底是誰攻打誰,莫候和申候是是首尾相連進入鎬京的,申候的所作所為姬望最清楚,所以我要問問他。王上,姬望何在?”
尹球:“齊公,莫候國內有事王上準他回國了。”
呂購哼了一聲說:“先王建烽火台的同時就有召,嚴令諸侯意見烽火示警必須引兵勤王。莫候身為王上的胞弟聞警而至,卻有即可返回這可是沒有先例的。還請王上速速召回莫候,當殿問清那時的情況。這件事非同小可,雖說這算王上家事,但同時也是天下大事,不可隻聽一麵之詞,務必弄清是非曲直才可以下決斷。臣請王上收回成命,從諸侯中挑選幾位專門負責徹查此事。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孰是孰非隻要仔細一查就會真相大白,到那時王上再說廢立討伐之事也不晚。”
姬友對呂購的話完全讚同,他站起來說:“王上,呂公言之有理,還請王上收回成命,徹查此事!”
“請王上收回成命,徹查此事!”
姬宮湦一臉的不耐煩,他揮揮手說:“還用查嗎?那一晚那些圍攻予的黑衣人出手狠辣看樣子就沒打算讓予活著出去,若不是他們的主子下了嚴令,他們豈會如此膽大包天。這說明他們的主子恨予不死,你們想想看誰會恨予不死!”
諸侯心說:“恨不得你死的人多了,這大殿內就有不少。身為天子居然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真不要臉。”
呂購:“儲君廢立涉及社稷安危不得不慎重。太子殿下一向循規蹈矩,德行無虧。王上說太子弑君篡位,臣請問太子殿下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還用問,殺了予他就可以登基為王了!”
“臣再請問,若是太子殿下不弑君他能不能為王?”
這句話問的是恰到好處,姬宮湦若回答能,那麼姬宜臼弑君篡位的理由就不成立了。既然早晚都是王,就沒必要鋌而走險采取弑君篡位這種代價極高的笨辦法了。縱觀華夏曆史,弑君篡位通常是蓄謀已久而且即位無望或是陰謀敗露時采取的極端手段,不到無路可走的地步,一般是不會采用的。以姬宜臼的性格,他絕對會等到姬宮湦自動讓位或壽終正寢的那天一天。
姬宮湦若回答不能,這就更不合適了。那足以說明姬宮湦心裏早就想廢掉姬宜臼另立太子。廢掉姬宜臼之後誰能當太子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嗎?再遁著這條線索深入分析很容易的就會發現,不管這件事背後到底有沒有陰謀,最大的贏家就是姬伯服。這麼大的事可算是驚天了,誰要說這件事背後沒陰謀有人信嗎?絕對沒有。
呂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把姬宮湦逼進了死胡同,姬宮湦支吾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此時諸侯心中基本上已經猜出了個大概。能成為一國之君的人又有哪個是蠢材呢?即使有,那也是人家裝的。諸侯心中各自有了計較。
就在姬宮湦無言以對的時候,姬伯服猛地蹦起來指著呂購喊到:“大膽呂購,竟敢質問王上,你可有做臣子的自覺?你一向桀驁不馴,以大國國君自居。你一向目中無人不尊禮製,現在更是質疑王上之言。孤告訴你,王上說的話就是金科玉律,對的是對的,錯的也是對的。你們做臣子的隻有俯首帖耳、唯命是從的份,否則,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