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城內,原先的慶曆的城守府成了姬仇的駐地。蒙義大擺筵席為姬仇接風帶壓驚,姬仇拉著蒙義的手挨個為他介紹自己僅剩的班底,第一個自然就是姬成師。
其實不用姬仇介紹蒙義也知道姬成師是個什麼樣的人,別看現在這娃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可這娃長大之後那是一個絕對的狠角色。
華夏史料記載:姬成師,諡號桓,排行為叔。晉穆侯姬費王之子,晉文侯姬仇之弟,春秋時期晉國曲沃封君。受封曲沃(今山西省曲沃縣),時年五十八歲,史稱曲沃桓叔。
曲沃桓叔有德行和才能,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所以多許有誌之士紛紛投奔他。晉文侯死後他兒子晉昭侯繼位,晉昭侯元年,晉昭侯將叔父成師封於曲沃,並以晉靖侯的孫子欒賓輔佐曲沃桓叔。
當時的曲沃比晉國的都城翼城還大,違背周禮規定的等級製度。晉國大夫師服勸諫晉昭侯說:“建立國家應該讓君王的力量、地盤大於臣下,這樣才能鞏固地位和統治,本末倒置是不能穩定的,曲沃日後必為禍害。”
但晉昭侯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從此埋下晉國近七十年內亂的禍根。曲沃靠著非常優越的地理條件,再加上姬成師的苦心經營,很快就成為晉國第二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實力和影響已經超過當時的晉都翼城。
隨著封地不斷壯大,曲沃桓叔的欲望也越來越大,他萌生了篡奪侄子晉昭侯政權的念頭。這也沒啥不可理解的,姬殤不就給他做了個好榜樣嗎?姬殤能奪侄子的君位,姬成師當然那也是可以的。
但是麵對曲沃勢力的擴張,晉昭侯並沒有采取措施製止,這也許是因為姬成師表麵功夫做得好,也可能是因為晉昭侯想要製止也沒那個能力了。
晉昭侯七年,晉國大臣潘父弑殺晉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曲沃桓叔想入晉都翼城,但遭國人攻打,他隻好退回曲沃。晉國人立晉昭侯之子平為君,是為晉孝侯。
後來曲沃桓叔在他七十二歲那年去世,他比他哥活的時間長,姬仇隻活了五十九歲,在位三十四年,這都是因為年輕時遭受磨難造成的。在姬成師死後,經過他兒子曲沃莊伯、孫子晉武公的數十年努力,最終曲沃消滅苟延殘喘的晉國公室,重新統一晉國。也就是說,現在的萌娃姬成師直接滅了自己親哥哥姬仇的後代子孫成了晉國的國君。當然,他比姬殤強的一點就是,他沒親手殺了自己的哥哥,而且他活著的時候沒能登上君位。
蒙義此時很想問問姬成師他到底是咋想的,不過蒙義知道問也白問,因為現在的姬成師肯定不會和姬仇鬧翻。姬成師給蒙義的震驚還沒過勁,姬仇接下來介紹的六位謀士把蒙義驚得差點把酒杯扔了。
這六位謀士分別是中行氏、範氏、智氏、韓氏、魏氏、趙氏。其中以中行嶽為首。能夠讓蒙義驚訝不已的不是這六人多麼有才華,而是在百年之後這六家無一不是聲名顯赫的世家大族。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姬重耳建立三軍,每軍各設一名將、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別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統稱為三軍六卿。
雖然幾經演變但在晉平公以後,六卿被智氏、範氏、中行氏、趙氏、韓氏、魏氏、六家把持,之後六卿特指這六個卿家。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對內協助晉公管理國家軍事、政治,對外“尊王攘夷”抵禦戎狄、南蠻的入侵,捍衛晉國宮廷。
在晉定公時,由於範氏、中行氏衰落後因此取消中軍,六卿變為四卿。在晉出公時,趙氏、韓氏、魏氏三家聯手打敗執政的智氏,最終實現瓜分晉國宮室,這就是曆史上的“三家分晉”。自此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國,也就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戰國七雄之中的韓、趙、魏三國的前身。
蒙義看著站在自己眼前端著酒杯恭恭敬敬的向自己敬酒的晉國六卿以及韓趙魏這三國的祖先們,他感到自己被雷的是外焦裏嫩,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能表達出自己此時此刻的複雜心情。
姬仇這班底實在是太過奇葩了,這分明就是一個會造反的而且肯定要造反的班底嘛。蒙義看著姬仇對這六位忠心耿耿的謀士感激涕零之意溢於言表,稱讚他們忠心耿耿的溢美之詞不絕於耳,蒙義特別特別想點著姬仇的鼻子說:“你傻!你傻!你傻的不要不要的!”
但這話沒法說出口,因為誰能知道百年之後的事情,誰又能相信生死相隨的人會在日後成為造自己反的人。蒙義對此也沒辦法,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活到那個時候,遠的管不了,那就管管眼前的吧。蒙義的目光落在了拉著自己的手不斷撒嬌賣萌的姬成師身上。
“嘿嘿嘿,成師,哥哥有個好去處,在哪裏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哥哥可以把你培養成一個無敵大將軍。怎麼樣,跟著哥哥不?”
“跟,跟,我跟!”
“哈哈哈,成師乖,咱們就這麼說定了,不準反悔的!”
“贏來哥哥,成師絕不反悔!”
蒙義心說:“小樣似的,我把你留在大秦讓你為大秦四處征戰,我看你還怎麼跟你哥奪位,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