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姬殤和鄭候姬友開始和談的時候,新絳城新晉軍主將贏鈹、軍司馬百裏詢分別率軍,對新絳城以南八十裏外的姬殤軍防線開始了試探性的攻擊。此戰的目的一是為了練兵,二是為摸清姬殤軍真實戰力。進過幾次小規模的試探性攻擊之後,贏鈹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經過十幾天狼性訓練的新晉軍的戰力明顯強於姬殤軍,但是進攻時相互之間的配合,功放轉換之間的交替掩護還需加強。至於姬殤軍,贏鈹給出的評價是,這是一支沒有腦子的軍隊,也是一支不知道自己該為誰作戰的軍隊。和這支軍隊作戰,隻要不把他們逼入絕境,隻要堅持采取圍三闕一的戰法,這支軍隊必定會不戰自亂根本用不著打。
贏鈹略帶興奮地說:“公子,經過幾次試探性進攻,末將一經發現姬殤軍的致命之處。而且姬殤軍主力目前被鄭候的大軍拖在溫城根本無法抽身,我們麵前的這條防線根本就是形同虛設。末將之見,不如趁此機會發起攻擊,一舉擊破姬殤軍的封鎖合圍之勢。如此一來可保新絳無憂,同時還能擴大姬仇世子的勢力範圍,至少可讓姬仇世子和新晉軍至少擁有自保之力。”
百裏詢接著說到:“贏鈹將軍所言極是,公子若是擔心新晉軍兵少戰力不足,可命秦軍協助攻擊。在詢看來,姬殤軍在麵對秦軍之時隻有望風而逃的份!”
蒙義擺擺手示意贏鈹和百裏詢坐下,不得不承認,贏鈹和百裏詢還是很有戰術眼光的。僅僅幾次試探就抓住了姬殤軍的致命弱點而且立即有了作戰方案。這個方案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也有很大的取勝把握。但是,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每次戰役的發起都是單純的為勝利而戰,都要有一個明麵上說的過去的說法以及一個不可言明的真實目的。這就需要統帥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高超的布局指揮藝術、敏銳的判斷能力以及不受任何幹擾的決心。
幾點蒙義全都具備,所以他沒說話指了指沙盤,贏鈹立即伸手把代表姬殤軍的藍旗插在相應的位置上。蒙義看了不禁連連點頭,這是他第一次了解到贏鈹的真正的軍事素養,蒙義不得不承認,在軍事指揮上贏鈹的確比贏來強出不少。隻看沙盤上姬殤軍所在的位置就能知道,贏鈹組織的這幾次試探可不僅僅是試探,而是目標非常明確地攻擊。因為姬殤軍防線上的幾個重要的支撐點目前全部被新晉軍掌控在手中。換句話說,姬殤軍的這條防線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擊潰姬殤軍奪取防線順勢奪取周邊地區可謂水到渠成。但是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新晉軍的兵力太少,即使能夠拿下一大片根據地,可能不能守住還不好說。由此引申出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秦軍要不要配合新晉軍在晉國的土地上攻城略地。
依照秦軍戰力,此刻出擊晉國,攻城略地如同風卷殘雲。但問題是秦軍的出現會不會激起晉國軍民的強烈反抗。姬殤軍和新晉軍再怎麼殺來殺去那也僅僅是叔侄之間權位的爭奪,在晉國軍民看來這是晉國內部的紛爭。如果秦軍加入的話,那性質就完全變了。晉國軍民會認為姬仇世子是借外人之手奪回君位,那麼姬仇在晉國軍民心中的威望將會大幅度下降。
戰端一啟很難做到不傷及無辜,若是秦軍出戰時間一長就會成為晉國軍民仇視的對象,捎帶著也讓姬仇從被百姓同情變成被百姓痛恨。不要忘了此時的晉國除了姬殤、姬仇的勢力之外,還有以大夫師服為首的卿士集團的勢力。這個勢力並不比姬殤的勢力小,甚至隻強不弱,這也是姬殤繼位之後不敢對師服等人大動幹戈的原因。也就是說,師服這些人倒向誰,誰就會成為晉國真正的主宰。因此,目前還不是秦軍出擊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