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 布局(1 / 2)

諸侯聯軍離開了岐豐之地,戎狄各部人歡馬炸四處跑馬占圈。姬宜臼東遷時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沒有接著諸侯聯軍和戎狄對峙的時機收攏周地百姓,也許是因為他自己都覺得得位不正,也許是他無法號令諸侯。總之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姬宜臼錯過了一次翻身的大好時機。他隻想到了自己勢單力薄,隻想到了盡快去洛邑登基稱王,但他恰恰沒想到百姓才是國之根本。如果姬宜臼能夠盡量多的把周民遷移到洛邑,或許曆史會由此發生改變,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姬宜臼沒這樣做,有一個人這樣做了,這個人就是蒙義。聯軍撤出岐豐之地時蒙義沒跟著贏開護送姬宜臼,而是率領白狼營駐軍鑄鼎塬。在此期間,蒙義四處收攏大周遺民,並將其安置在鑄鼎塬。

鑄鼎塬就是指黃帝鑄鼎的荊山,史稱軒皇鑄鼎山、鑄鼎原、荊山原、中華原。其地位於今天陝西西安附近的三原、富平、閻良的三交地帶。直到現在這裏還有鼎湖、連湖、連城、錦城,還有三鼎村、鑄鼎村,臥龍村、盤龍村、化龍堡等等人文曆史遺存。這裏不僅有黃帝鑄鼎、大禹鑄鼎,還有漢武祀鼎和武則天再造九鼎。在這裏,黃帝開國,創立中華。在這裏,禹秉黃製,始鑄九鼎,並將中國化為九州,實行九州一統的區域管理模式。這裏還孕育了中華周秦漢唐四朝盛世,可謂真正的龍興之地。

蒙義得感謝商方,要是沒有商方這塊寶地也不會落到蒙義手中。這塊地麵積不小,此地不僅是蒙義心中既定的戰略支撐點,也是墨門的一處重要的基地,因此在蒙義和墨翟的不斷建設下,鑄鼎塬已經成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堡壘,在其周邊散布著大大小小的村落和戍堡,可以說這是一塊國中之國。居住在這裏的百姓身份是大周子民但大周的官員卻管不到這裏,如今岐豐之地被戎狄占據,鑄鼎塬就成了周民躲避戎狄蹂躪的樂土。

戎狄也看上了鑄鼎塬這塊寶地,但是不管他們聚集多少人攻打最後總是損兵折將碰的頭破血流。而且凡是攻打過鑄鼎塬的戎狄部落首領都會在一夜之間人頭落地,久而久之戎狄各部都知道鑄鼎塬碰不得,都會刻意繞開鑄鼎塬。正以為這樣岐豐之地的周民不堪忍受戎狄的淩辱都攜家帶口投奔鑄鼎塬而來,再加上墨門弟子的引導,越來越多的周民來到鑄鼎塬定居。

人口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財富,鑄鼎塬有良田有山場還有荒地,足夠安置這些周民。除此之外,鑄鼎塬還有各種作坊,小到針頭線腦大到攻城器械均能製造。而且這裏既然叫鑄鼎塬,那麼原住民中就擁有不少掌握青銅冶煉技術的工匠,可以說這裏是大周冶金技術最發達的地區。毫不誇張的說,鑄鼎塬是一個可以不依賴於任何外援就能自己自足的寶地。

這樣一塊寶地被商方送給蒙義,叫蒙義怎麼能不從心裏感激他。

“嗯,將來和商方爭雄的時候,絕不殺他,就算還他這份人情。”

蒙義一邊說著,一邊看著源源不斷進入城門的百姓。跨啦啦啦,一匹快馬奔進城門,順著馬道直接跑到城牆上。

“稟報軍司馬,君上命你速回汧邑,命白狼營駐軍關山。”

“君上回來了嗎?”

“正從洛邑返回。”

蒙義揮揮手那信使轉身離去,蒙義對王捷說:“白狼營要擴軍了,必須擴軍。我已經寫信給贏來,讓他傳命厲顯征召白狼城和冀城兩地士伍參軍,這一期的智武堂學員至少要留下三分之二。老王,你是回白狼城還是留在關山。”

“我回白狼城。”

“我就知道你會這樣選,唉,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你先隨我回師關山吧,你的去留我做不了主。”

“我知道,我會自己跟君上說的。鑄鼎塬是個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留誰駐守,留多少兵?”

“駐軍五千,狼牙大部也留在這裏,我想把蒙放和聞熙留在這,你以為如何?”

“非常好,蒙放和聞熙早有默契,相互配合絕對可保鑄鼎塬安然無恙。”

“那就他倆了。姬成師那小子還在生悶氣呢?”

王捷點點頭,這家夥現在是越來越酷,說話也越來越簡練。不過他的作戰風格卻揉合了他自己的凶狠猛利和蒙義的狡猾如狐料敵在先的特點,已經可以和蒙義一起成為大秦滿朝公認的帥才。

這樣的人有多少兵都能帶,兵越多取得的戰果就越大。應該說王捷才是蒙義最得意的弟子,隻不過倆人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相互之間也是惺惺相惜,最主要的是倆人的戰略思想出奇的一致。方才倆人的對話就已經確定了大秦最強軍團白狼營擴軍以及一西一東兩線布置的戰略格局,也指明了今後大秦的主要戰略方向。

哥倆並肩走下城牆,幾句話的功夫一個大體的戰略規劃就出台了。

中午時分,安排好一切的蒙義和王捷率領五千白狼營將士離開鑄鼎塬,蒙放和聞熙率領留守眾將相送。蒙放的戰車營全部留在了鑄鼎塬,這是蒙義為了增強鑄鼎塬的戰力而作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