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豐之地被犬戎以及戎狄各部侵占之後,各部對這塊富饒的土地產生了極大的占有欲。而秦軍一直以來采取的策略就是拉一個打一個眼睛靜盯著另一個,戎狄各部不僅要和那些神出鬼沒的大秦白狼營作戰,同時還要提防其他部族的黑手,最主要的是防範犬戎。
應該說如今犬戎是岐豐之地真正的主人,兵強馬壯富得流油就不必說了,最主要的是翟桓自封帝君,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戎狄之主,留在岐豐之地的戎狄各部誰不聽話翟桓就愛打誰。短短一年的時間被翟桓吞並的戎狄部落多大二十多個,夾在犬戎和秦軍之間的戎狄各部日子並不好過,為了自保隻得拚命吞並別人壯大自己,有時也會和秦軍合作一把。
岐豐之地從富庶的大周京畿之地變成了每天都在戰鬥的戰場,這種紛亂的局麵對於大秦而言卻是極好的機會。秦軍留在岐豐之地的軍隊不算太多,聞熙的五千白狼軍加上贏鈹的五千前鋒共計一萬人馬。其中聞熙的白狼營戰績最佳,基本上是每次出擊必全勝而歸,而且自身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贏鈹的五千先鋒需要留出三分之二的兵力固守已經占領的土地,這是大秦在岐豐之地的第二處落腳點。剩下三分之一兵的力分作兩股一股贏鈹親率,一股百裏詢為將,采取平戎武略中既定戰法,四麵出擊拉打結合逐步擴充地盤。
而世父率領的一萬秦軍已經東出關山大營,分期分批進入預定地點在贏鈹的軍營兩側紮下大營,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進攻態勢,而鑄鼎塬則成了世父軍的後勤基地和強有力的支撐點。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打仗打的都是後勤供應。世父軍已經做好了進攻準備也全軍抵達了攻擊位置,之所以沒有立刻發起攻擊的原因是在等,一是等待物資運抵鑄鼎塬,而是等待秦邑和西戎方向上針對犬戎展開的大規模襲擾。
贏開給世父軍的詔命是:一旦攻擊發起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掃蕩灃水東岸鎬京城附近的戎狄各部,將他們驅趕到灃水西岸,形成大秦與犬戎隔灃水對峙的局麵。
這個戰略是平戎武略中的既定戰略,岐豐之地很大甚至比相當於三個秦國的麵積,留在這的戎狄各部很多。在沙盤推演時光是代表有名號的戎狄部落的小旗子,就已經把沙盤上的岐豐之地插得密密麻麻,想要一戰而定是不可能的,因此既定的戰略就是分兩步走,第一步就是實現與戎狄隔河對峙。如此一來,大秦至少會把岐豐之地的一小半收入囊中。
如今大秦已經封侯立國,可姬宜臼給的封地卻全部被戎狄占領,大秦若是不把岐豐之地奪回來,其諸侯的地位就是有名無實,不僅會被犬戎輕視在諸侯麵前也是抬不起頭來的,因此大秦對岐豐之地勢在必得,而這關鍵的一步就是能不能實現隔河對峙。
隔河對峙還有一個象征意義,那就是收複鎬京。雖說鎬京已經成了一片廢墟但那畢竟是宗周所在之地,象征著大周輝煌燦爛的過去,若能收複天下諸侯必會震動,也會對大秦高看一眼,姬宜臼也會授予大秦更多的特權。不管姬宜臼授不授權大秦也會按照自己的戰略方針行事,但是有了姬宜臼的授權意義就不一樣了,就好比姬宜臼把岐豐之地封給大秦實際上就是給了大秦收回失地的合法理由,這就是所謂的名正言順。
一切都已準備就緒,世父軍將士們已經不再四麵出擊而是收縮比兵力控製住幾個戰略要地,厲兵秣馬準備大戰一場。而戎狄各部卻依舊你爭我奪殺來殺去,白狼營的小隊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時不常的挑動一方攻打另一方,總之是不能讓戎狄各部閑著,越亂越好死的人越多越好。
秦軍這一連串的動作並沒有引起翟桓的注意,此時他和其他四位狼主瞪大了眼睛舔著嘴唇緊緊盯著相互廝殺不止的戎狄各部,翟桓是想等到各部殺得精銳盡喪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時候,再猛然出手一口把各部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