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 兄弟相認(1 / 2)

這場盛宴算得上是君臣盡歡,姬仇和姬掘突喝得當場醉倒被姬宜臼命人送到偏殿休息,借此機會姬宜臼和蒙義出了大殿往後宮走去。當進入後宮之後,蒙義跟著姬宜臼順著一條回廊來到後花園之中,在一池碧水之中有一處假山兀立於水中,假山上建一座小閣假山和水岸以一座木橋連接。當姬宜臼和蒙義踏上木橋的時候,姬宜臼一揮手身後侍衛止步守在水岸邊。

姬宜臼領著蒙義走進小閣,這是一座六角形的小閣,小閣內正對著門的地方立著一座神龕,神龕前方擺放著一盞盞青銅長明燈,之後是用魚盤盛放的貢品,一直青銅香爐內香煙繚繞把整座神龕襯托的頗具神秘之感。在神龕正中是一個用檀木精雕細刻的牌位,牌位正中寫著“大周王子姬宜後之位”。

姬宜臼點燃一束香插在香爐裏,隨後跪倒在地默默禱告。蒙義也點燃一炷香插進香爐隨後跪坐在姬宜臼身邊默默無言。

良久之後姬宜臼幽幽說到:“小來,狼刺可曾和你提起他的身世?”

蒙義:“說了,他是我的表弟,是麗姬姨母和先王的兒子,是王上的親弟弟。”

姬宜臼的淚水奪眶而出,他隨後說到:“他和你長得一模一樣,他幫了你也幫了我,可他現在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蒙義伸手從脖頸間摘下一塊玉璧送到姬宜臼麵前,姬宜臼仔細一看之後猛然把玉璧攥在手中。

“這塊玉璧怎麼在你這裏?”

“大哥曾經對小弟說過,等小弟來到洛邑的時候就拿著塊玉璧和大哥相認。”

“你是,宜後~~~”

“大哥!”

“宜後!你沒死,你沒死!”

“死的是贏來,他和我換了衣裳卻不料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此劫。”

“小來呀!宜後!”

兄弟二人緊緊抱在一起熱淚長流。

蒙義:“大哥,小來臨走之時叫我替他活出精彩,替他孝順爹娘。他用自己的命換了我一命,所以我要完成他的夙願,讓贏來的一生無比輝煌。”

“好,應該的,這是應該的。姨夫和姨母會以你以小來為榮的。這靈牌我立刻名人撤掉。”

“大哥,靈牌還是留著吧,姬宜後已經死了,現在活著的是贏來。”

姬宜臼摟住蒙義心中即使悲傷也有欣慰,悲傷地是贏來去了,欣慰的是姬宜後還活著,他會讓贏來之名威震天下,也會讓大周恢複往日的榮光。

“宜後,大哥當初讓你隨我一同到洛邑你執意不來,現在大哥明白你的初衷了,你比大哥看得遠也比大哥有能力。宜後,大哥到了洛邑才知道岐豐之地對於大周是如此的重要,是無可替代的。當初我對姨父說過:犬戎凶惡無道,掠奪我岐、豐之地,隻要秦國能攻打並趕走犬戎攻占這些土地,那這些土地就歸秦國所有。後來每每想到此事大哥心中懊悔不已,如今你成了大秦世子大哥心中無比欣慰。岐豐之地乃是姬家列祖列宗百戰所得,交給你大哥也就放心了也算對列祖列宗有個交待。暫時的失利不要放在心上,不管有多少艱難險阻務必要收回祖宗發祥之地!”

“大哥放心,宜後絕不辜負大哥信任也會讓列祖列宗在天之靈永享安寧。大哥,你的處境比較尷尬,小弟此次想接著出使齊國的機會將大哥扶正。”

“唉,都是同一血脈,他是我們的王叔哇,非得用這種手段嗎?”

“人心最難測,他已經稱王想讓那個他俯首稱臣勢比登天,除了用這種爆裂的手段之外小弟想不出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大哥,此時不應有婦人之仁,自古以來權勢之爭有哪一個不是血淋淋的。”

姬宜臼點點頭說:“就依你吧,給他留個全屍不要讓他死的太難堪。”

“小弟盡量吧。”

姬宜臼伸手從神龕下的格子裏拿出一份玉牒。華夏曆代帝王族譜稱為玉牒,是用於記載帝王譜係、曆數及政令因革之書,是珍貴的宮廷文獻。

玉牒記載的內容包括自始祖以下子孫名譜,其中有婚嫁、生育、繼嗣、封爵、授職、升遷、降革及死亡,大體以帝係為統,長幼為序,男女各按宗支、房次等進行排列。

玉牒每隔十年修造一次,編修方法有直格和橫格兩大類。直格玉牒每頁畫十六行豎格,一般一至二格記載一個人名項,反映同一輩宗室男女的詳細情況,原則上每一輩訂一冊,但也有幾代合訂的玉牒,帝王之子還記有封諡等情況。

橫格玉牒其形式為每頁畫有十三行橫格,每橫格代表一個輩分,輩分最高者寫於卷首第一橫格,其子孫後裔依輩份遞降。帝王的女兒不載入橫格玉牒,隻能載入按輩份編修的直格玉牒。

玉牒的形式在紙張出現之後一般都是裝訂成冊存放,而在春秋時期紙張還沒出現,因此這個時代的玉牒的材質有與金銀銅竹木等等,也有極其嚴格的規定。如天子用玉、公用金、候用銀、伯以下用銅,庶人用竹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