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在王捷對翟桓發起攻擊的同時,灃水東岸的秦軍展開了對西岸的攻擊。在進攻之前秦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沿著灃水東岸每間隔五百步建起一座木製平台,間隔三百步豎起座箭塔,間隔百步設一台投石機。
木製平台上安裝大型弓弩,箭塔上則布置弩手。除此之外秦軍還將河岸掘開了幾十處凹槽,這是為在船橋架設好之後方便將士、戰車和戰馬通過而準備的。
當翟虹看到一夜之間對岸立起了密密麻麻的平台、箭塔和投石機之後,她的心沉到了穀底。犬戎曾將繳獲過大周六師的攻城器械,不過嫌那些玩意太笨重而且也不會操作因此不是給了申候,就是被他們拆了當柴燒。如今翟虹看到的秦軍的這些器械可比天子六師的器械大得多,那一架架投石機豎起的投臂猶如一片參天的森林,那高大的箭塔和平台足可以保證秦軍的弩手即使是用秦弩也能把弩箭射到對岸。
秦軍這些大型器械的體型和擺放密度開創了這個時代的戰爭之最,也算是開創了這個時代大規模使用遠程打擊武器的先河。翟虹沒有類似的器械對抗,她隻能讓部下們從山中砍來樹木沿著河岸建成了一道木牆。再見著到木牆的過程中,許多犬戎將士背對岸射來的弩箭射中,若是被秦弩射來的弩箭射中還有一線生機,怕就怕被平台上射來的弩槍射中。那弩槍就和一根長矛差不多,發射的時候帶著呼嘯的風聲電射而至,但那個聽到聲音的時候想躲已經來不及了。一旦被這種弩槍命中,別說是人就連一匹馬也會被釘在地上根本救不了。
最可氣的是,秦軍的這種弩槍用的不是青銅槍頭而是用石頭磨製成的。這玩意便宜也容易製作隻要是個石匠就能做出不少,發射出去威力一點不比青銅的差。這倒不是說秦軍是為了避免那些弩槍被犬戎當成長矛來用,這主要是因為蒙義舍不得用青銅。一個青銅槍頭的造價相當於幾十個石質的槍頭,大秦還沒富裕到可以隨意揮霍的程度,再說這種弩槍都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槍杆是最普通的木材製造發射一次之後基本上已經不複使用了,蒙義就是想用這種廉價的武器,用大密度的覆蓋最大限度的消耗對岸的有生力量,應該說這個目的達到了。
翟虹看到的那些大型投石機是用來砸城牆的,對付那木牆簡直是小菜一碟。除了大型投石機之外還有中型投石機,這就是用來殺傷人員的。蒙義把中型投石機改了一下,從投臂式改為了彈射式。說白了秦軍的中型一下的投石機就好像是超大號的彈弓一樣。如此改動不僅提高了命中概率,也提高了發射效率,再加上機械助力裝置的使用秦軍的中型投石機就相當於一門可以連發的炮,隻不過沒有炮管發射的也是石彈而已。
器械架好總得調試一下吧,於是犬戎兵在拚命地修木牆,秦軍嘻嘻哈哈的砸木牆,大型投石機一旦命中,犬戎兵費半天勁修築的幕牆就被砸到一大片,連帶著躲避不及的犬戎兵也被砸成碎渣。戰鬥還沒開始,犬戎防線上就四處被毀士兵死傷數量直線上升。到後來,翟虹幹脆下令全軍後撤到秦軍的射程之外構築防線,這才把傷亡數量降了下來。但是這條防線距離原防線竟有一裏多遠,秦軍還沒開始渡河就在西岸砸出了一塊登陸場。
秦軍的進攻是在淩晨發起的,最先開始攻擊的是投石機。當贏鈹下達進攻命令之後,灃水東岸戰鼓齊鳴。鋪天蓋地的石彈呼嘯著飛向對岸,瞬間就將犬戎軍的辛辛苦苦建起的木牆砸成了碎木頭。在這些石彈當中有一些是被澆上了石脂(也就是原油)點燃之後發射出去的,這玩意落地之後粘在哪裏哪裏就是一片火海,用水潑都潑不滅,那滿地的碎木頭成了最好的柴火,沒用多久灃水對岸犬戎軍的防線就成了一片火海,犬戎軍不得不再次後撤。
贏鈹:“建橋!”
隨著令旗搖動數不清的船橋被秦軍推進水中迅速連成一排向對岸伸去,一塊塊橋板迅速搭在船橋上被工匠們用最快的速度固定。眨眼之間,至少有十幾座浮橋建成通到對岸。在戰鼓聲中,數不清的秦軍刀盾手弓弩手衝上浮橋衝上對岸建立起以條防線。灃水東岸箭塔上和平台上的弩槍弩箭萬箭齊發秦軍將士拚命支援踏上對岸的兄弟,投石機的發射頻率達到了最高,此時的天空中石彈和弩槍弩箭幾乎將陽光遮住。
嗚嘟嘟嘟~~~~~~
隨著號角聲響起,犬戎軍發起了攻擊。他們催動戰馬飛奔向前,張弓搭箭向剛剛渡河的秦軍還擊。犬戎軍想要把渡河的秦軍趕進河裏必須先衝過那道火牆,然後冒著密集的石彈、弩槍和弩箭的打擊快速衝鋒。在突破這兩道攔阻線之後,犬戎軍還要麵對暴風雨一般迎麵射來的弩箭,隻有突破了三道封鎖線之後犬戎軍才能和渡河秦軍短兵相接。然而,這三道封鎖線不是那麼好突破的。犬戎軍以千人為一隊呐喊著衝過火牆,這裏死的人不多但絕大部分的犬戎騎士在衝過火牆之後就已經全身冒火。那些戰馬最怕的就是火,當它們的鬃毛被點燃之後恐懼使得這些戰馬忘記了一切,它們在原地亂蹦亂跳甚至有的還躺倒在地滿地打滾想把身上的活撲滅,但是它們忘記了背上的主人,如此一來火牆一側亂成一團,被踩死摔死的犬戎騎士眨眼之間就將大地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