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虹在第三道防線,也就是最後一道防線那裏準備了一些特殊的武器。應該說翟虹指揮作戰是無師自通的,這也說明她的學習能力很強,他準備好的這些特殊期武器是從蒙義那裏聽說的。那時候她正和蒙義一起去申城,兩個人也正是如膠似漆的時候。那時候蒙義無意間提起了石脂的事情,翟虹記住了而且也找到了,本來她是想給蒙送去義的,但沒想到一切都變了,因此這些石脂也就留在了翟虹手中。
當翟虹的軍隊被調回犬戎之後,在布置斜穀口防線時,翟虹把這些石脂存放在第三道防線那裏。因為這裏地勢最高,坡度最陡根本不需要投石機什麼的,隻需將裝著石脂的壇子點燃之後順著山坡滾下去就行。
防線內的犬戎軍士兵抱起裝滿石脂的壇子拍碎壇口的封泥拔出木塞,由於緊張不少石脂濺了出來。就在此時一個犬戎士兵點燃火把靠近壇子,呼的一聲火光迸起,不僅壇子裏的石脂著了連粘在衣服上掉在地上的石脂也被點燃。一瞬間就被燒成火人的犬戎士兵慘叫著轉身蹦出防線向著第二道防線衝去,但沒跑多遠就被一塊淩空砸下來的石塊砸的血肉迸濺變成一堆冒著火的碎肉。
翟虹:“傳令,不要點火直接扔出去,然後用火箭射!吹號,命烏豈買和穆鵠立撤回!”
嗚嘟嘟嘟~~~~~~
撤退的牛角號雖然已經吹響,但是第二道防線上的犬戎士兵已經撤不回來了,因為他們已經被第一波秦軍死死纏住,而第二波秦軍已經衝上了第二道防線。
侍衛們拚死掩護烏豈買和穆鵠立後撤,當他們好不容易擺脫秦軍糾纏之後又有不少侍衛死在秦軍箭陣和拋石機打出的攔阻線內,穆鵠立背著滿身是箭的烏豈買連蹦帶竄的的跑回第三道防線,秦軍緊隨其後殺到。此時秦軍箭陣和拋石機不得不再次停下射擊向前移動,因為第三道防線已經處在秦軍箭陣和拋石機的射程之外,想要支援前方秦軍就必須將陣地前移。也是因為如此,秦軍的攻擊部隊暫時失去了遠程火力的支援。
就在秦軍步軍殺向第三道防線的時候,翟虹大喊一聲:“扔!”
裝滿石脂的壇子一個接一個扔了出來,與此同時雙方展開了對射。這些壇子沒有打開塞子因此落地之後咕嚕嚕的一直滾到秦軍將士腳下,隨後犬戎軍射出一支支的狼牙箭追著這些壇子猛射。啪,嘩啦,呼!
一隻隻壇子被射碎隨後飛來的火箭將四處飛濺的石脂點燃,隨著和一隻隻壇子被射碎被點燃,第三道防線之前燃起了一道火牆。被烈焰殃及的秦軍將士慘叫著衝過火牆,試圖衝進第三道防線內,但是飛來的利箭和身上熊熊烈火,讓他們挨個栽倒在第三道防線前燒成了一灘灘的灰燼。
秦軍校尉是個經驗豐富的老軍官,他一看這種情況立即下達後撤命令,秦軍將士交替掩護有序後撤。就在校尉的命令下達之後沒多久,山下秦軍大陣那裏想起了撤軍的號角聲。所有秦軍將士都鬆了口氣,大秦軍律規定:“陷隊之士,麵十八人……不能死之,千人環規,諫黥劓於城下。“陷隊即敢死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敢死隊不拚死作戰,就要處以刺麵、割鼻的刑罰,這主要是為了防止臨陣脫逃的者出現。除此之外秦軍普遍實行“什伍連坐”之法,軍人在作戰中若不能殺敵立功,或是違犯了軍法,軍人及其家屬都要受懲罰,想逃亡遷徙都不可能。
秦軍以五人為伍,一人逃亡,其餘四人都要受刑;各級軍官都有一定數量的護衛部隊,如果軍官死在戰場上,護衛部隊要受懲罰。由於士卒之間責任相關,所以“拙(逃走)無所處,罷無所生。是以三軍之眾,從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這意思就是說,秦軍士兵們由於有這些軍律約束既沒有退路,也無計可逃,隻能拚命作戰以求戰功。秦軍內部用來約束軍人的什伍連坐,使其能夠在戰鬥中各盡其職,英勇作戰,努力完成作戰任務。
因此如果此時校尉不下令撤退,那麼秦軍將士們就必須衝過熊熊烈焰組成的火牆,如果僥幸沒被燒死也沒被射死,那麼隻要有一口氣在,隻要還能動,就必須向前衝鋒不得後退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