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零章 國戰之策(1 / 2)

秦軍攻占斜穀口之後全麵掌控了褒斜道,這也意味著豐地已經全部掌握在大秦手中。蒙義在豐地內四處征討戎狄殘部,收容大周遺民並從鑄鼎塬遷徙百姓充實灃水兩岸大片的土地。這對於大周遺民而言等於是重返家園,因此散落在豐地內的大周遺民紛紛走出深山回到荒蕪的家園,但是他們發現那裏已經有大秦的官員在等著他們。這些年輕的大秦官員都是處在白狼城進學館,他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這些周民登記造冊,然後按照一家一戶為單位發給帳篷,種子農具還有糧食和牛羊等等物資,與此同時按大秦律給這些周民分發田地山場。

周民一見無不感激涕零,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周民返回故裏成為了大秦子民。蒙義征調周民和歸附大秦的戎狄百姓開始修建屋舍,恢複遭到戰火毀壞的農田灌溉溝渠,並在灃水上架設了一座木橋。白狼東營和狼刺營的將士們除了擔負警戒任務和清剿任務的部隊之外,全部分散在百姓中間幫著百姓們開墾良田撒下種子。一時間,豐地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耕種場景。

華夏民族對土地的熱愛和依戀是沁透到骨子裏的,有了土地種下希望等待豐收是所有百姓最期待的生活。

蒙義此時成了豐地最高軍政長官,除了抓民生之外軍隊建設也沒停下。在完成了播種之後,蒙義在豐地招收青壯從軍,那些歸附的戎狄部族的青壯也被蒙義編入軍中。解決戎狄最妥善的辦法就是融合融合再融合,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融入大秦的這些戎狄部眾誰還記得自己原本是戎狄之人呢。

豐地在蒙義的治理下逐漸發生著變化,白狼東營和狼刺營的實力也在迅速壯大,總之,所有的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大秦現在最缺的就是人口,戰爭結束之後,蒙義推行了相應的鼓勵增加人口的政策,這時代有獎勵性質的,直接和每家每戶的田地牲畜收入掛鉤,如此一來豐地百姓幾乎是天天都有成親的喜事,就連蒙義手下的將士們也有不少娶了媳婦成了家的。這足以說明大秦已經在豐地站穩了腳跟。

秦軍大營內,蒙義在忙完了一天的政務之後,命人把他寫好的奏疏送往汧邑,隨後他翻開西線戰報仔細看了起來。蒙義能夠拿下豐地應該說是西線軍民浴血奮戰的結果,尤其是犬丘城軍民頂住了允豐一次次的猛攻,白澤的白狼西營一部憑借地利和裝備優勢以少數兵力吸引了西戎大量的兵馬為犬丘城分擔了一半的壓力。而秦邑和汧塬一線卻被翟桓的襲擾牽製,翟桓在解除了滅族危機之後擺出了一副豁出去的架勢,重新組建了三萬兵馬殺到秦邑和汧塬附近展開了大規模的襲擾作戰。

應該說這種戰鬥方式才是犬戎人最擅長的,犬戎軍往來穿梭於秦邑和汧塬之間,給王捷和曹山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到此時兩位大將才真正理解了平戎武略中為何要采用小規模多批次大縱深的襲擾作戰之法。將戰場擺在地方的疆域內,對於己方來說是多麼有利的一件事情。相反的,一味的防守隻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反擊,必須反擊!

王捷調集了八千精騎悄悄出了秦邑直奔溫都兒山殺去,這條路對於秦軍而言算是輕車熟路,而且別看翟桓鬧得歡實際上他的後方空虛的不能再空虛了,王捷所部一路暢通無阻殺到了溫都兒山附近。這可把翟桓嚇得冷汗直冒,立即下令全軍回援。不料如此次一來就落入了王捷設下的埋伏圈內。

在距離溫都兒山西南二百裏的一處河灣,王捷所部對翟桓正在渡河的三萬大軍展開了攻擊。秦軍瓢潑似的箭雨把正在渡河的犬戎軍射的人仰馬翻。戰至當天傍晚犬戎軍竟無一人能夠渡河,人馬的屍體飄滿了河灣,翟桓的三萬大軍折損一萬多人,把翟桓心疼的差點橫刀自盡。

當晚,王捷主動撤軍在距溫望都兒山百裏之外又設伏擊,這一次翟桓所部被秦軍迅猛的攻勢直接衝散,王捷並未和犬戎糾纏趁勢率軍返回秦邑,隻留下膽戰心驚的翟桓龜縮在溫都兒山再也不敢鬧屁了。

王捷解除了秦邑汧塬一線的壓力之後,率領八千精騎深入西戎境內如同一支利箭射向允豐的後背。

戰報隻到這裏,蒙義相信王捷一定能夠解除犬丘的危局。而與此同時贏鈹所率的大秦騎兵也已經趕到犬丘,從另一側展開了攻擊。現在形勢對大秦極為有利,如果持續增兵犬丘,很有可能會將允豐所部全殲在犬丘城下。但蒙義考慮的是,現在是不是滅西戎的最佳時機。

當蒙義收起戰報翻看墨門弟子發來的密報時,一份密報上的消息引起了蒙義的主意。

“義渠王榮鑫?嗬嗬,這家夥現在就想插手別家的事情了。哈哈,竟然被翟來擺了一道,這家夥要是不懷恨在心伺機報複我就不是大秦世子,靈兒。”

靈兒快步走進大帳,蒙義把那份密報遞給靈兒隨後說到:“命墨門弟子嚴密監視榮鑫動態,搜集義渠國所有的情報,專門建檔。”

“是。冷鋒那邊要不要一起行動?”

“可以,我會讓無情和你聯係,兩家一起行動。”

“哥哥,如今我軍已經集結於犬丘,形勢於我軍有利,哥哥如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