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二章 一石三鳥(1 / 3)

驛丞站在牆上大喊:“大秦世子駕到~~~~~~”

圍觀眾人紛紛讓開道路,不用驛丞刻意渲染,隻憑剛才蒙義那一手飛刺穿劍就足以讓眾人心中升起敬畏。姬掘突是一國之君,他所用的長劍絕非凡品,而大秦世子竟然能將一把長劍擊穿並帶飛出去,這需要何等犀利的眼神何等強大的力量。

而更讓圍觀眾人震驚的是那把能夠洞穿長劍的利器,眾人已經看清楚這把利器的樣子,那泛著烏光的三棱形的長刺,那極細但卻範著寒光的刃口無一不在向眾人展示著這把利器的威力。

蒙義來到姬掘突和公孫滿身邊,他先是給姬掘突一個隻有哥倆才能懂的眼神,隨後伸手扶起公孫滿。

“公孫滿大夫,贏來來遲了讓你受罪實是不該,不管二位因為何事爭吵,都是作為東道主的大秦的過失,還望大夫見諒。”

公孫滿此時算是死裏逃生,他對贏來隻有感激沒有埋怨,更何況他出使大秦之前,姬宜臼曾經對他特別交待,但凡贏來出麵必須要給十足的麵子。公孫滿牢牢的記住了這句話,現在一見贏來跟他客氣,公孫滿立刻放低姿態恭敬的說到:“世子不必客氣,公孫滿知道此時不怨世子也不怨大秦,隻不過是本官和鄭候發生了一些口角才導致打了起來。這和大秦無關,不過鄭候蠻橫無禮卻是大家親眼所見。鄭候口口聲聲說什麼尊王愛民,你愛民到是真可愛的是你鄭國的子民。至於尊王,哼哼,請恕本官不敢苟同!”

姬掘突:“寡人是鄭國國君,愛惜自己的子民有何不對?說到尊王,寡人以為尊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隻在嘴上說說的。寡人做一件尊王的事比說幾百句尊王的話要實在得多。”

公孫滿:“鄭候說的也有道理,但是你剛才每句話不僅沒有尊王的意思而且還直呼王上之名,難道鄭候在心裏就是這樣尊王的嗎?”

姬掘突從地上拔起長劍費力的拔出洞穿劍身的狼刺遞給蒙義之後說到:“寡人身為大周司徒,父子兩代為大周征戰不休,先王若是能聽了家父之諫何至於國破家亡!所以我對王上的錯處必須毫不掩飾的指出來,就算被人說藐視君威也在所不惜,寡人為的是大周社稷延綿長久。”

公孫滿:“鄭候的確是征戰不休滅國無數,可是鄭候有沒有按照禮製向王上獻土,鄭候不僅沒有按製獻土還從王上手中獲封虎牢之地,這似乎和鄭候標榜的尊王表裏不一呀,鄭候作何解釋?還有這次,秦、晉、鄭、燕、齊、申、義渠,七國會盟按製應請王上詔準,並由本官主持諸侯會盟指定盟主,在七國會盟尚未有所定論之時,鄭候來到館驛命本大夫離開大秦,不要插手會盟之事你意義何為!”

姬掘突:“笑話,七國會盟針對的是戎狄,不是針對天下諸侯的。試想這七國哪個不是飽受戎狄侵害之苦,齊國有北狄擾邊,燕國有山戎作亂,秦國申國有犬戎西戎之威脅,晉國與條戎為幾代仇敵,就連鄭國在沒有遷都於鄭邑之前也是飽受戎狄之苦。因此我等七國勢必要同仇敵愾結成同盟共同對付戎狄,這對大周極為有利。但盟主之位必須有德有識之人才能擔任,王上遠在洛邑,若他為盟主,七國中的某國一旦有事,其他盟友還得先請示王上豈不晚了三秋。”

姬掘突的話讓圍觀眾人頻頻點頭,姬掘突說的沒錯,這七國結盟明顯就是為了對付戎狄的,盟主就應該在七國當中產生,這其中的利弊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來。而且姬掘突的話讓眾人的終於明白這倆幹架竟是因為周王姬宜臼相當這個盟主,這叫眾人心中暗暗不齒。這些人雖不是國君世子什麼的,但在各國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對天下大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姬望死後,姬宜臼剛剛結束了二王並立的尷尬局麵,成了大周王位的唯一繼承人,也就是說他剛剛確定了自己的正統身份就開始查收諸侯的事情。你想插手也可以,就不能選擇和你關係不咋地的諸侯下手嗎?這七國可都是當初推舉降壓膠囊稱王的功臣,在外人眼中算是姬宜臼的嫡係勢力,這為王者想要號令諸侯立天子之威勢這沒錯,可是哪有從自己的嫡係身上下刀的,這樣做以後誰還敢跟著姬宜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