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自古有觀天象測凶吉的理論觀,在出土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關於日子吉凶的記載。這種獨特的測吉凶擇日文化源遠流長,深入人心,在民間也具有深遠而廣泛的影響。華夏人並沒有特意保護其存在,而是自然而然的傳承了下來。
用天幹、地支紀年、月、日、時是華夏特有的一種方法,黃曆便是用天幹地支紀年月日時的傳統曆法。黃曆是在華夏農曆基礎上產生出來的一種萬年曆,相傳是由軒轅黃帝創製,故稱為黃曆,在民間又俗稱為“通書”。但因通書的“書”字跟“輸”字同音,因此為了避諱又把黃曆叫做“通勝”。
黃曆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氣,每天的宜忌、幹支、值神、星宿、月相、生肖運程、吉神凶煞(黃道、黑道)等。\"黃道”本是天文學上的專門術語,天文學上還有白道、赤道,但並無“黑道”,\"黑道凶日\"這概念是古代黃曆編製者相對“黃道吉日”而創的術語。
古人認為,吉日的選擇並不是隻顧年、月、時的吉凶,而要相互觀覽,綜合選擇。傳統曆法選擇將“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陳”等六辰為凶神,認為犯之不吉。將“青龍、明堂、金匱、天德、玉堂、司命”稱為六黃道,所謂黃道吉日就是這六神所在的日子。這六神所值日的那一天就叫黃道吉日,諸事皆宜、不避凶忌、吉祥如意。
擇吉日的基本原則就是八個字:“以事為綱,以神為目”或者是“以事為經,以神為緯”。這兩句話的意思都是說,選擇吉日因事而起,根據所辦事情的性質去尋找最能帶來大吉大利的善神,同時明確最可能造成大災大難的凶神惡煞,然後推算出善神所值之日與所理之方,這便是所需要的“黃道吉日”與吉山吉方。然後推算出凶神惡煞所值之日與所理之方,這便是所需避忌的“黑道凶日”與凶方。
因此,擇吉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日子裏有哪些神煞,其吉凶宜忌如何,力量大小與善惡輕重之程度怎樣等等。接著根據所要辦理的事情,尋找最適宜於它的吉神,以及它最忌諱的凶神,趨吉避凶。從原則上說,每件事情都有一至若幹個最適宜於它的吉神和為它所忌諱的凶神。所辦事情明確,所宜所忌神煞清楚,然後根據諸神煞之所從起,逐一推排,即可獲得所需的吉時吉方。
大秦君位的傳續是件大事,甚至驚動了天子和諸侯,而天子更是駕臨汧邑處理此事,這在大周曆史上還是頭一次。類似的情況也不是沒有過,但都是諸侯自己定好了人選然後前往鎬京麵見天子請天子裁奪,順便送上豐厚的禮物,這意思一是向天子表表忠心,二是期望天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事就成了。但是像大秦這樣的情況算是前無古人了,天子自己跑到大秦國都來現場辦公,還要聽取百姓的意見,這在王權至上的古代簡直就是破天荒的事情。
今天就是個黃道吉日,定這個日子的人很牛,他說是黃道吉日沒有任何人敢反對。而且這個人還承擔起了這場事關大秦國祚的重要會議的主持,一般能夠但起這種職責的人地位很尊崇資曆夠老,他說的話誰都得聽。這樣的人不多,但如今恰好有一位,他就是齊國國君齊公呂購。
呂購是在姬宜臼到達汧邑的同一天抵達的,他一來諸侯頓覺有了主心骨,紛紛恭請呂購主持。就連從雍城趕來的周公姬煜都不敢跟呂購搶這個活計,姬煜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的身份很尊貴,但是他的實力在諸侯中是最次的,他所管轄的岐地原本是大周京畿的一部分,如今已經被大秦從犬戎手中奪了回來,姬煜也明白雍城在手他還是周公,若是離開雍城他就啥也不是,這也是姬煜把自己的長女嫁給聞熙的主要原因,姬煜的心偏向誰就一目了然了。
這麼重要的會議自然不會隻有一位主持,呂購請示姬宜臼之後選了周公姬煜和秦國少上造厲陽作為副手,除此之外還需一位鎮場子的凶神,這個責任自然就落到姬掘突的身上。然而姬掘突覺得那邊三個人自己就一個顯得孤單也沒氣勢,於是就點名要大秦人屠聞熙還有大秦之虎王捷當自己的副手。如此一來長平營徹底被排斥隻能擔負西垂宮的警戒任務而不能控製整個會場,而同出一脈的大秦白狼東西二營第一次合兵一處。這不僅讓諸侯們見識了大秦白狼營的兵威之盛,也讓大秦百姓們因為大秦有白狼營這支子弟兵而頗感自豪。
相應的諸侯所帶的軍隊都留在汧邑城外安營,諸侯們隻帶著衛隊進入會場,而這些衛隊已到了會場就被姬掘突整合到一起成了他的衛隊,而且姬掘突還指定聞熙成為這支聯軍的臨時統帥。麵對大秦人屠的滔滔殺氣,各國衛隊長心中隻有一個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