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章 狼貪虎視(1 / 3)

大秦支持榮鑫征伐周邊部落用的是驅虎吞狼之計,如果把榮鑫比作一隻虎那麼穆婭部和翟桓的犬戎部就是一群實力還算不錯的狼,而那些架在榮鑫和翟桓之間的部落就像是一群羊。

作為義渠王的榮鑫自然知道大秦的用意,商方提供的關於犬戎部和穆婭部的情報通過風傳遞給榮鑫之後,榮鑫的確麵臨著兩難的抉擇。按照榮鑫的本意,他是要吞並周邊部族壯大自己,可榮鑫沒想過要和翟桓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如果打成了拉鋸戰,那麼無論是榮鑫還是翟桓都不能算是贏家,真正的贏家是大秦。因此榮鑫從出征開始壓根就沒打算和翟桓死磕,他的主要目標就是那些像一群羊一樣的部落,吃柿子要撿軟的捏這個道理是個人都明白。

榮鑫是這麼想的,翟桓同樣也是這樣想的。和榮鑫相比翟桓的勢力隻能用弱小來形容,這個時候是不可以和榮鑫硬拚的。出於自保和壯大自身的目的,翟桓和榮鑫一樣選擇了先對周邊弱小部族下手,而且翟桓和榮鑫不約而同的避開了對方的主攻方向。

那些像羊一樣弱小的部落倒了黴,被榮鑫這隻虎吞掉的就不說了,見形勢不妙領著全族避開戰火的部落,剛逃出虎口又進了狼窩。自古以來吞並戰爭都是血粼粼的沒有絲毫人情和道理可講,那些弱小的部落要麼舉族皆滅要麼跪倒在地奉榮鑫或者翟桓為主。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對人類同樣適用。

林泰領著一隻有一千三百餘戶部眾的部族,從西戎故地繞了一個大彎避開榮鑫和翟桓的軍隊向允敦科的營地遷移。這一千三百餘戶部眾都是原來西戎王允豐帳下的部眾,在大秦滅西戎的時候,這些部眾紛紛逃離西戎腹地向北遷移,當他們聽說西戎王子有了自己的領地之後,紛紛聚在一起商量著去找王子。但是他們因為害怕被榮鑫和翟桓這一虎一狼吞並所以不敢離開大秦疆域的範圍,隨著人越聚越多,林泰等待的時機到了。

當他以西戎王子師傅的身份召集部眾並宣布要領著大家去找王子之後,這些部眾一個不落的跟著林泰走了。要說一個林泰中原人在西戎舊部心中不應該有那麼高的權威,林泰之所以能做到一呼百應還要歸功於那最先聚集在他身邊三百戶部眾。

這三百戶部眾的確是西戎族人,但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大秦墨門弟子,這些墨門弟子的見識和能力不是那些後來聚集過來的部眾能比的,因此三百戶墨門弟子成了部眾中的小首領,有了他們在林泰才能有效的指揮管理這支不算小的部族。

林泰領著這支能夠讓允敦科成為一個大首領的部族在茫茫草原上劃出了一條彎彎曲曲的路線,一路走來還收留了不少躲避戰火的小部落。這些一兩百人的小部落麵對榮鑫和翟桓的時候簡直不夠一口吞的,但對於林泰來說去是極好的補充。在草原上想要獲得自在要麼就讓自己變得強大,要麼就找一個強大的人依附,這是千百年來不變的法則,這沒什麼道理好講。對於這些小部落來說能有個看起來不算太很的部族肯收留他們已經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一路走來,林泰沒敢打出西戎的藍色三腿烏戰旗,隻在隊伍的最前麵打起了一麵紅旗用於指明方向,免得部眾們漫山遍野的瞎跑。

當他們渡過一條河靠近了滔滔大河的時候,遠處的草地上跑來了一群人。這些人中那些騎著馬帶著武器的圍在最外麵,中間都是趕著車和牛羊的部眾,五百多人上萬的牛羊,這個逃難的小部落是到目前為止林泰部遇到的最大的小部落。

林泰勒住馬抬手示意了一下,在他身後一個五百人的騎兵陣型迅速形成,一張張彎弓已經張開,一支支狼牙箭已經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