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奐還是沒有忘本啊,寧願背著砍頭的風險,也要把他統製官的腰牌給吳熙,不枉吳熙培養他一回。
說培養其實有些過分,隻不過是跟著馮六上山拉練了幾回,在皇帝麵前展示了他們京城武官的強悍之後,就有一個統製官的頭銜加在了頭上。
如果這個時候,官家有了征討的心思,那麼他們勢必是要上戰場的,家族的振興就有了希望。
這不能是說是吳熙的功勞,也有一定的作用,滴水之泉也是水,曹奐能記著這些恩情,以後沒有不成功的理由。
將門複興的希望就在他們這幾個紈絝身上,由不得他們不努力,現在看起來,效果非常的好。
韓世忠,嶽飛這些草根正在不斷的崛起,將門傳統將門明顯感受到了威脅,韓世忠在南線戰場立下那麼赫赫戰功,僅僅一個校武郎就給打發了,這些都是將門阻撓的結果。
為了不讓後來者報效朝廷的心,賞賜了他豪華的宅院,算是補償。
韓世忠看的清楚明白,卻又無能為力,所以閉門造人,對那些邀請他赴宴的請帖視而不見。
一口氣跑出去五百裏,吳熙都覺得這不是一個安全的距離,如果讓大宋的官員緩過神來,他這個大將軍的腰牌根本就是一個廢牌子。
他們現在就是在和官府的傳播速度在賽跑,隻要出了太原府,吳熙才覺的自己是安全的。
隻要還在大宋的境內,吳熙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一個昏聵的皇帝吳熙覺得不可怕,如果他蘇醒了,還是有多遠就跑多遠吧。
趙佶的性子還是比較溫和的,畢竟是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人,眼睛裏看見的都是美好,吳熙的家眷會得到一個公證的審判。
東京城的產業想都不要想了,正好可以充盈國庫,北方戰局陷入了膠著,很難再短時間之內有什麼改變,大量的金銀就會源源不斷的送到北方來鼓舞將士們的鬥誌。
金人之所以不能痛快的和契丹人決戰,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宋朝改變了戰略方針,讓他們有些畏首畏尾。
契丹人有了喘息之機,開始休整軍隊,大規模的聚攏軍隊到西京,準備發動一次浩大的反擊戰,讓金人也知道,即便是落魄了的契丹,也不是別人想要皮膚就能欺負得了的。
剛開始那些叫囂著躲避金人的大臣,現在全力的支持自己的軍隊反攻,因為他們直到現在才看清楚,之所以他們有這一次機會,就是宋人給的。
要是不能立即反攻並且有一場大勝的話,燕雲十六州的土地恐怕要被宋人竊取了。
不管這場仗最後誰贏了,都是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宋人坐山觀虎鬥,保存了實力,收回這些土地,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不過對於覆國來說,這樣的結局好太多了。
土地失去了,還能再東山再起,要是國家都亡了,那就什麼都沒有了,隻能被人家趕到茫茫的北海,踩著冰碴子去放牧。
大宋不知道為何調整了對外的戰鬥策略,對於他們急於想要得到燕雲地的態度,契丹人做好了誓死不讓的決心。
或許去年的那場大敗,應該給了他們啟發。
兩隻老虎打架,狐狸最好就躲在旁邊看著就好了,貿然參戰,不僅幫不上忙,還會傷及自身。
看來大宋裏也不全是酒囊飯袋,坐地分贓的貪官汙吏,還是有明白人的,不知道這樣的人願不願意去遼皇的麾下效力,那樣的話也至於遼人有現在這樣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