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鏈上發出一連竄“滋滋”的響,這動靜瞧起來,就跟我和葛壯平時去路邊攤吃燒烤的時候差不多。
那些腐屍眨眼趴在了巨大的青銅棺槨邊緣,紛紛用手去推動棺槨,無數具腐屍都主動趴在了鐵鏈與鐵鏈之間的縫隙中,自動架起了一座“屍體橋”,通過這種方法,將棺槨緩緩移動。
這詭異的場麵,簡直讓我震驚得無以複加,難不成古夜郎人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經設定好了這些程序?
棺槨可以移動,懸掛在棺槨表麵的鐵鏈被設計得十分巧妙,並非在岩層中被固定死,細看之下,還有一部分大鐵鏈子也在跟著移動,這也就意味著,懸在空氣中的鐵鏈,一部分是專門來用起到固定作用,而另一方麵,則可以沿著棺槨的移動而移動,避免棺材會掉落到岩漿裏麵。
腐屍推動棺材的動作十分緩慢,這個過程大約持續了半個小時左右,有的腐屍沒能抓牢鐵鏈子,失手滑進了滾燙的岩漿,一個眨眼的時間就被吞沒了。
當棺槨被移動到靠近岩壁位置的時候,就脫離了我的視線,可緊接著,那掛在主棺上的大鐵鏈子,又再次發出了“呼啦啦”的響聲,隨後,棺材就在那些懸空垂落的鐵鏈捆綁之下,將一股力量拋到了岸上。
“砰!”
一聲悶響之後,整個石台都狠狠顫動了一下,然後棺槨直立在了劉伯的眼前,強大的衝擊力把地麵的水銀都濺了起來。
那棺材上的暗紅色光芒還未散去,灼熱的氣息炙烤空間,讓棺槨附近的空氣陷入了扭曲,而喬伊和藤野健次郎卻已經迫不及待地圍上去,近距離打量著暗紅色的棺身。
很難想象,一具浸泡在岩漿中超過千年的棺材,究竟是怎麼保持完整的,岩漿表層的高溫至少超過一千度,別說遠古時代的青銅,就算是近現代加工加工的碳鋼特承受不了這種高溫,經年累月的高溫腐蝕,早就該讓棺材融化掉了。
合理的解釋隻有一個,那就是製作這棺材的材料,並非是我們所熟知的青銅,而是一種能夠抵抗高溫的複合型塑材,可這更加讓我們不解了,千萬年前的古人,怎麼可能具備這樣的冶煉技術?
我小聲將這疑惑講出來,陳芸解釋道,“打造棺槨的材料應該不是金屬,而是來自天外的隕石,司馬南你還記不記得?在我們走進這片遺址之前,也曾經見過一塊大小與之相當的黑色隕鐵,或許是經過大氣層的時候,空氣的劇烈摩擦生熱,改變了它的物質結構,所以這種隕石能夠承受上千度的高溫。”
這麼大塊的隕石被如此完整地保留下來,絕對堪稱是一場奇跡,我覺得全世界不可能找得處第二塊了,可古人究竟是通過什麼方法,將天外飛來的隕鐵,打造成這種棺槨式樣的呢?
這讓我更加不解了。
時間在一點一滴地緩慢流逝著,差不多過了半個小時,那巨大棺槨上的高溫還未散去,畢竟是處在火山口,距離岩漿這麼近,空氣中的高溫同樣不簡單,沒有這麼快就能等到棺槨自然冷卻。
蘭德公司一行人都拿出了霧狀噴射器,對棺槨進行物理降溫。他們手中的噴射器中應該填裝了幹冰,對著棺槨噴射了好幾分鍾,當棺槨表麵的暗紅色散去之後,又重新呈現出黝黑之色,果然和外麵那塊隕鐵極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