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係統的內層則是一種類似於凱夫拉的纖維材料。凱夫拉是一種新型芳綸纖維材料,由於這種新型材料密度低、強度高、韌性好、耐高溫、易於加工和成型,其強度為同等質量鋼鐵的5倍,但密度僅為鋼鐵的五分之一,堅韌耐磨、剛柔相濟,具有刀槍不入的特殊本領,故而在軍事上被稱之為“裝甲衛士”,也是目前運用於防彈衣的主要材料,而這套防護係統內層裝甲所使用的纖維材料則是在凱夫拉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而來,強度更高。
得益於內外兩層的防護,整套服裝甚至能夠抵擋住鎢芯穿甲彈的近距離射擊。
除了具有出色的防護性能外,這套服裝還內置了外骨骼機甲,不但能使人行走連續行走數十公裏而不覺得疲憊,而且能夠輕而易舉地搬起數百斤的重物。
聽了龍一的介紹,我和文青山都很是震驚,我倆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們竟然擁有如此強大的作戰係統,而另一方麵,我又覺得很是不解,既然有這麼好的武器裝備,為何不早點派上用場呢,如果一開始我們就采用如此先進的武器裝備,或許傷亡也就不至於如此慘重。
對於這一點,一些特戰隊員也有同樣的疑問,龍一解釋說,主要是因為這套“超級戰士作戰係統”尚處於研發階段,按照慣例還不能運用於實戰,現在提前采用這套作戰係統,也是情勢所逼,不過,倒也正好驗證一下這套係統的實戰性能。
直升機總共帶來了十三套裝備,陳彪帶領的特戰隊現在還剩下十名具有戰鬥力的隊員,加上龍一和我以及文青山,剛好十三人,於是我們全都換上了這麼一套裝備。至於巴圖爾和艾山,他倆由於受到驚嚇,現在還沒有完全回過神來,龍一便讓直升機將他倆以及傷勢較重的四名特戰隊員連同犧牲的特戰隊員屍體一塊運回了總部。
因為我和文青山都沒怎麼使過槍,而這種碳合金衝鋒槍的子彈又比較有限,為了避免浪費,並沒有給我倆配槍,而隻是給我倆配備了匕首和長刀,其實我對槍也沒什麼興趣,有把長刀在手裏,對我而言就已經足夠了。
我們在營地裏一直待到了天亮,天色剛剛蒙蒙亮的時候,我們便開始行動,一行人驅車朝著穀溝深處駛去。
經過昨夜的激戰,如今遍地都是巨蜥屍體,怕是得有上百條之多,這讓大家都感到很是震驚,真沒想到,昨晚竟然會有如此之多的巨蜥從地下洞穴當中湧出,那麼在地底下,究竟還藏著多少巨蜥呢?而文青山更好奇的是,這麼多的巨蜥,它們又究竟是以什麼為食?
幾台車行駛到狹窄地帶,沒辦法繼續往前行駛了,一行人下了車,徒步往穀溝深處走去。
這時候我這才發現穿著這套防護裝備的好處,其所內置的外骨骼機甲使我走路幾乎毫不費力。
我們很快便來到了昨晚老鬼發現的那個洞穴入口旁,入口位於近三米高的崖壁上,不過這次我們早有準備,其中一名特戰隊員扛來了一架便攜式伸縮梯。
他將伸縮梯架在崖壁上,一行人便順著梯子往上爬去。
所謂入口,其實就是一道寬約半米的石縫,龍一拿手電筒往石縫內照了照,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他抬手做了個手勢,便率先擠進了石縫之中,其他人也都緊隨其後擠了進去。
狹窄的石縫讓人產生一種近乎窒息的壓迫感,而且由於太過狹窄,也沒辦法加快腳步,隻能慢慢地往前挪,不過好在挪了沒多遠,周圍一下子變得寬敞了起來。
我們所佩戴的頭盔帶有照明用的探燈,大家紛紛打開探燈,周圍頓時一覽無餘。
這是一個寬約兩米的洞道,洞頂比較低,我們站直了身子,離洞頂大概也就差那麼二三十公分,洞道很深,而且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盡頭。
龍一深吸了一口氣,小聲說道:“大家跟緊點兒,可別走丟了!”說完,他便端著槍,率先往溶洞深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