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用了一天,秦虎就將消息打聽清楚了,那個傳言並不是虛假的,而是確有~~~lā
將牛馬市場這邊開發出來,一直是宋喬山想要做的事情,也是他認為非常值得做的事情,一旦這邊開發出來,杜格鄉的發展會上一個台階。
鄉下也許原來怎麼樣還是怎麼樣,可是,街上至少會更像個樣子,商業也會更活絡一些,多一條街道,對經濟是有明顯貢獻度的。
在做了李朝貴幾次工作之後,李朝貴終於答應支持,不過這麼大的事情,得在黨委會議上討論,做出決定之後才能上報和實施。而且,有關開發的經費,也需要宋喬山在縣裏麵多下一些功夫,單憑杜格鄉,是沒有錢來做這一塊兒的。
對於一個落後的貧困鄉,任何開發建設最大的攔路虎就會是資金問題。李朝貴一直顯得不那麼積極,也是這個問題給他造成不小困難。全鄉上下,連能不能按時發工資都不能夠有所保障,更別說額外的一大筆錢了。
可是宋喬山覺得,就算是要自己去找上級要資金,首先也得在鄉裏麵形成決議,並且得以鄉裏麵的名義申請上報才行啊。他隻是個副鄉長,手頭什麼東西都沒有,上麵憑什麼甩他?
說起來,作為副手,宋喬山隻需要管好自己治安那一塊就行,根本不需要對全局性為題艸心。像他提出來的屬於小城鎮開發,這應該是書記和鄉長負責的才對。
可是宋喬山到杜格鄉來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對當地的貧窮很是了解,也感同身受。
宋喬山當初主動申請到艱苦的地方工作,可不是來混日子的,他始終有一種為民謀福的使命在身上。為官一任,就應當造福一方,而不是得過且過,否則的話,他留在城裏每天喝茶看報紙就可以了,何必來這邊受罪呢。
要改變杜格鄉的麵貌,宋喬山還沒有找到立竿見影的辦法,或者說就算有些想法,也還難以落實,畢竟杜格鄉的條件就擺在那裏。
不過將牛馬市場這邊給做一個適當開發,宋喬山覺得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對杜格鄉極其有利的事情。鄉裏麵的城區適當的擴大和改造,有利於增加商品銷售,有利於增加一些就業,有利於改善環境,甚至也有利於今後的招商引資。
可就這麼一件按說應該整個班子同心協力促成的事情,卻一直並不順利。
宋喬山已經感受到杜格鄉為什麼會這麼窮了,地理環境隻是一個方麵的因素,真正的問題是處在領導幹部的身上,他們沒有那種帶領人民群眾向上衝的幹勁,也沒有那種改善當地經濟發展的辦法。
人是一個地方發展與否的核心因素,隻要人想幹,敢幹,那就會自然找到方式方法,最怕的就是打架怠惰拖拉,都怕麻煩,得過且過,有這樣的思維存在,就算人民再勤勞,地理條件再好,資源稟賦再高,也別指望這個地方會多繁榮。
在我們國家的體製和社會環境下,政府和領導幹部對一個地方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關鍵的,其手裏麵掌握的各種資源也是不可替代的。
隻要牛馬市場改建這件事情能做成,宋喬山並不介意功勞是誰的,就算李朝貴和龐華華全部攬過去,宋喬山也覺得是正常和應該的,副手嘛,本來就是協助一把手做事。
李朝貴被說服之後,同意在黨委會上提出來討論,要是大家都支持的話,那就將其形成鄉裏麵的重要工作規劃文件去進行爭取和落實。
而宋喬山也很珍惜這個機會,他打算在會上將好處一項項的擺出來,爭取可以說服大部分人支持。
他相信,就算這些同事之前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他們應該還是想為這塊土地做點事情的,隻要給你們好好分析,認真擺明利弊,他們一定會舉手支持這項對杜格鄉來說的大好事的。
然而,有些事情並不是會和想象的那般美好。
當他提出自己的設想之後,不但沒有引起一陣讚同之聲,相反,各種打擊的言語此起彼伏,就如同他宋喬山說的是一件多麼天方夜譚的事情一樣。
“修一條路?將牛馬市場那邊區域開發成街道?我看還是算了吧,前麵的不少同誌也有那個想法,可是還是沒幹成,他們都沒幹成,我們就沒必要重蹈覆轍了。”
“我們杜格鄉那麼困難,哪裏有錢開發?現在不照比二三十年前,可以發動群眾來參與幹,現在,沒錢支付,想請個人都是請不到的。”
“就是,現在還有一些代課老師的工資沒有發呢,要是我們有錢搞那一塊地方,還不如拿去發那些代課老師的工資。否則,群眾怎麼看我們?哦,有錢搞麵子工程,卻不發工資,這對我們黨和政府的形象是一大損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