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縣長也來了(1 / 2)

“是啊,張市長,而且,我們通知了他們的,他們表示已經吃過午餐了,所以才沒有來。”宋喬山跟著附和道。

實際上不請興盛公司的人來,是李朝貴的主意,但是這會兒,宋喬山隻能選擇與李朝貴站在一線。

“同誌們呐,有公司願意來杜格鄉投資開發,不容易啊,想必當初你們為了引進人家來投資,應該是費了不少力氣的。現在人家來投資了,不應該冷落人家。我們招商引資不容易,尤其是像杜格鄉這樣的偏僻鄉鎮就更加困難,咱們千萬不能幹那種卸磨殺驢的事情,否則,以後再想招商引資,難上加難。”張偉東語重心長的告誡道。

作為常務副市長,張偉東肩負著招商引資的重任,他是市長發展經濟的重要臂膀。因此張偉東很清楚內陸地區要有效的招商引資是多麼的困難。

內陸地區並不是沒有賺錢的機會,可有些企業明明看到了發展機會,卻不敢投資,不願意下手,這其中除了自然條件和相關政策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對企業或者商人的不尊重,企業缺乏對政府的信任,擔心自己真金白銀砸下去會被坑,被套。

就因為認識深刻,所以見到杜格鄉的幹部對投資人的輕視,張偉東實在忍不住說他們兩句,希望他們聽得進去。

脫貧攻堅和發展致富,不可能全部依靠政府,政府壓根就沒有這個能力。終歸結底,地方自己要發展出產業來,才能真正的實現自己造血,那就缺少不了企業的積極參與。因此,一個友商、親商、助商的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謝謝張市長的教導和叮囑,您這麼一說,我們還真的是要好好反省一下,爭取從思想上到行動上都與市裏麵保持一致,您的講話精神,回頭我們一定認真學習,不止我和喬山同誌認真學,我們還要把班子組織起來學,提高覺悟和認識,從而讓我們杜格鄉的工作能更好的再上一層樓。”李朝貴不愧是文山會海裏麵爬出來的,麵對張偉東隱隱的批評,他馬上就有了態度和應對。

“張市長,那我現在就去把他們找來?讓他們來給你彙報一下?”宋喬山問道。

“是應該找來,不過目的不是給我彙報什麼東西,而是我們要了解他們需要什麼幫助,企業要發展壯大,也離不開我們每一級政府的支持。”張偉東不虧是市領導,說出來的話就是有水平,相信不管是什麼樣的企業,應該都希望遇到張偉東這樣的管理領導。

其實不管是胡建強還是胡建軍,此時都在民族街,雖然這個落成典禮是鄉裏麵主導,但是作為業主和投資人,落成典禮是不可能完全落下他們的。

宋喬山出門派了個人,沒一會兒,胡建強和胡建軍兩兄弟就來了。

聽說是市裏麵的大領導找他們談話聊天,不論是胡建強還是胡建軍,皆感到緊張。

麵對張偉東的問話,胡建軍話都說得不利索,胡建強對民族街的情況倒是了然於胸,可是因為緊張,話也不是那麼順暢。

聽說胡建軍和胡建強兩兄弟是地地道道的杜格鄉農民,而且胡建強還是新任的村主任,張偉東很是詫異。

“新時代的農民兄弟真的是豪氣和爭氣啊,我還以為是外麵的企業來著,原來是當地的農民企業家,了不起,你們真是了不起啊。自己致富還不忘帶動鄉親們,不簡單。”張偉東說完,倏然想到什麼,追問道:“胡建強同誌,你是哪個村的村主任啊?你們村通路通電了嗎?”

“張市長,我是黃泥村的村主任,我們村以前什麼都不通,不過我當上村主任知道,首先組織大家一起,投工投勞將通往我們村的馬路給修成了。雖然還走不了大車,但是馬車拖拉機這些通過沒什麼問題。”胡建強道。

“張市長,通往黃泥村的馬路要過一個小河,那河上麵的那座橋,正是他們兩兄弟無償捐助幾萬塊給建起來的。”宋喬山在旁邊幫著胡建強和胡建軍道。

“哦?還捐款修路?了不起,了不起,小車能看得過去嗎?”張偉東饒有興趣問道。

“可以的,路麵同從放窩村到我們杜格鄉的差不多。”胡建強答道。

“既然這樣,一會兒典禮結束,我們去看看。”

張偉東提議要去看黃泥村修的路,不管是李朝貴還是胡建強,不可能說不。況且這也是好事,體現的也是杜格鄉的發展麵貌和成績不是。

張偉東在鄉鎮府休息室與縣鄉村三級的幹部以及投資人聊了一會兒,眼看時間差不多,正準備起身往外走,到民族街的小廣場參加落成典禮儀式,黨委辦公室主任鑽進來,偷偷在李朝貴的耳邊說了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