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年,三月二十三日,忌襲爵受封、上任出行,衝龍。
長安城外的郿塢裏,董大胖子揮手斥退那邋裏邋遢的遊方道士,皺眉厭煩喝罵道,“妖道莫再胡言亂語!二百帶甲戟士隨行,其他人留守郿塢!”
喊罷,董卓親切的挽起李肅的手,“此番若王司徒所言俱實,我真的龍登九五,則必有你李肅大大的好處!”
李肅謙卑躬身道,“臣,萬死不辭!”
這一句“臣”直喊到了董卓的心坎裏,董大胖子哈哈一笑,帶著戟士大步而出。
剛一行到郿塢大門,董卓眼皮狂跳,不待出言向李肅問計,突然道旁閃出女婿牛輔,噗通一聲下跪道,“太尉!莫要輕信小人,王老賊忠心漢室,如何會輕擲九鼎,行此遺臭萬年之事?”
董卓聞言大怒,須發皆張,“混賬!天下向來是有德者據之,王允識時務,以堯禪舜、舜禪禹之禮待我,這是流芳百世的大善事,如何就會遺臭萬年?還不速速退下!”
牛輔抬頭望望董卓,眼中難掩失望,口中重重歎一聲氣,隻得起身回避。
罵完牛輔,董卓也沒心情再想什麼單眼皮跳跳的事情了,拉著李肅隻顧繼續走路。
“太尉!三思啊!”行不多遠,突然李儒終究忍不住,疾步走到董卓麵前匍匐倒地,跪拜行禮,嘶聲喊道。
董卓顏麵俱冷,狠狠一拍腰中修羅刀,“文優莫不是也要效此腐儒之事?難不成我董仲穎就這麼不被你們看好?”
李儒不及辯言,門外突然又有一文士遠道而來,滾鞍下馬,一個站立不穩直翻滾到董卓腳下,“將軍!將軍真的決定了要進長安?”
董卓再也控製不住心中怒氣,厲聲喊道,“文和也來勸我?”
賈詡明白事不可為,失魂落魄,就這麼渾身塵土披頭散發的起身轉回塢裏,嘴裏不斷的喃喃語道,“完了,西涼完了!數年籌劃,毀於一旦啊!”
董卓嘩啦一聲抽出腰刀,冷麵怒目陪著刀鋒上的耀眼寒光,直逼得陽春三月泛出一股陰冷之氣,“誰人還想攔我,先想想我手中寶刀答不答應!”
說罷,董卓仍不解氣,揮刀劈死身旁牽馬小校,再次回頭怒喝一句,“莫謂言之不預!”
直到這時,一路隨著董卓但卻不言不語的李肅,恭敬前行一步,轉身向董卓屈身再拜道,“太尉大人,時候不早了,莫要錯過良辰!”
董卓當即換上一副笑顏,熱情的扶李肅起身,然後翻身上馬,帶著李肅還有二百戟士拍馬而去。
不多時,一行人行至禁中北掖門,守門宦官顫抖著上前止住董卓身後戟士,“太......太尉大人......宮中......宮中規矩如此......”
一直顯得胸有成竹的李肅,直到此時,才抬眼望了身前的小太監一下,不過立馬又收回目光,做出一副低眉順眼的樣子,對一切不聞不問起來。
不過若是有人離得李肅稍近的話,自然就會發現,李肅此刻嘴唇快速開闔,再有那懂得唇語的奇人在此的話,更會驚呼一聲,“李肅嘴裏不斷重複說的是‘昊天保佑,董賊莫要起疑!’”
厭煩的皺皺眉,董卓不耐的抽刀直接砍了眼前小太監的腦袋,小太監脖頸處的鮮血濺了李肅一臉。
“走!”再不理會其他,董卓當先往宮中行去,身後二百戟士快步跟上。
李肅仍舊不動聲色,但是熟知李肅的人,定然能夠發現李肅此時行進間雙腿已經開始打顫了。
董卓正行間,突然呂布手提方天戟迎麵趕來。
眉頭再皺,董卓步子一緩,就落到了二百戟士中間。
李肅看到呂布行來,心中一鬆,暗暗吐了一口濁氣,手中一緊,袖劍頓時滑入手中。
可不等李肅有所動作,隻聽呂布見董卓身邊二百戟士威武,微一愣神,連忙說道,“父親大人,封禪準備已經做好,隻等父親大人到來!”
不可置信的望了呂布一眼,李肅心中驚慌,連忙低頭掩飾!
董卓聽到呂布的話,正欲前行,突然呂布一戟戳來,董卓側身一擋,厲聲高喝道,“豎子找死!”
二百戟士立馬上前團團圍住呂布!
呂布慌忙丟掉手中方天戟,李肅的屍體在董卓身後應聲而倒,“義父大人,我見李肅這廝心懷叵測,剛才在義父身後露出手中袖劍,是以心急之下行此險招!奉先對義父大人一片忠心,義父如何能懷疑奉先?”
董卓回頭看時,李肅已死,袖中果然掉出一把袖劍。董卓一時不辨呂布所言真偽,“今日我等受詔前來接受封禪,可不是要行逼宮之事,奉先就莫要帶兵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