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不由感覺一陣好笑,“奉孝你說了半天,怎麼又說回到了一開始的話題了?”
郭嘉嘿嘿一笑,“沒辦法,剛才那隻是開胃菜,大家隨便聊聊;現在說點深奧的,身在青州可不就得想想袁冀州想想公孫將軍的嗎;至於正事,我還得一會才能說呢。”
郭嘉這邊和陳群插科打諢,那邊陳紀反而已經急不可耐了,打斷郭嘉的話疾聲問道,“奉孝的話可是認真的?”
袁紹勢大是誰都看得出來的事情,再說這種事情一開始可以搖擺不定以觀其變,可到最後還是要作出選擇的,是以此時郭嘉既然提出了這樣的打算,陳紀就不得不認真考慮。
郭嘉看到陳紀的表情,這老爺子可不是他郭嘉能消遣起來的,所以也不敢賣關子,應聲就回答道,“是認真的!”
陳紀狐疑的看看郭嘉,沉聲問道,“是你家......‘山長’的意思?”
若真說起來,結好袁熙的想法蕭文早就有了,可蕭文並沒有下定決心。一個不好就弄得跟現在的曹操這般,前腳做了東郡太守,後腳袁譚跟過去就在曹操頭上做起了太上皇,蕭文就是怕出現這樣的製肘,所以才遲遲沒有跟郭嘉通氣。
可蕭文沒有打定主意,不代表郭嘉也沒有打定主意。在蕭文的印象裏,此時郡守和刺史的關係,大概也就像是夢裏那樣,一經確定下來,就算是某人的謀士或者某人的武將了,可郭嘉還沒有這樣的認知,或者說,此時蕭文就有這樣的想法,其實還真的有些過了。
對郭嘉來說,現在最迫切的事情是需要一個數得上話的青州刺史被擺在前台,然後郭嘉就可以靜心發展,畢竟一切離蕭文所說的“大事件”還有些遠。
而這青州刺史具體是公孫瓚的人還是袁紹的人,郭嘉都有自信能夠從中周旋取利,所以倒是並不甚介意。
再說,估摸一下袁紹和袁術的關係,再結合蕭文反饋回來的袁譚袁熙之間的勾心鬥角,郭嘉心中有了一個龐大計劃隱隱的雛形。
若真的能成事,則蕭文日後的阻力就會大大的減小。但事情太過遙遠複雜,沒有更大的契機出現,郭嘉可不保證能夠憑借人力布置的了這樣的局,所以並沒有告訴蕭文。
現在順水推舟,郭嘉還是樂意看著事情朝著自己期待的方向發展的,所以麵對陳紀近似質問的話,肅容認真回道,“不僅我家山長,樂安邴原大人,北海孔融孔文舉大人,也都一致同意了。”
郭嘉這話說的相當違心,邴原死板讀書人出身,本就不是做實事的料子,像這樣的大事,一向還是由郭嘉做主的;而北海孔融,躲在北海一畝三分地裏做霸主,外交的事情有孫紹周旋,郭嘉可以隨意的曲解孔融的意思了......
果然邴原和孔融的名頭一下子就叫陳紀長出一口氣,露出了放心的神態,可是......這麼簡單的小把戲顯然低估了陳群的智商。
陳群看著郭嘉似笑非笑,並不替陳紀出聲應承或否決,隻是看著郭嘉。
郭嘉見狀訕訕一笑,“失誤失誤!”
小把戲不見效,自然就要動真格的了,那麼還得從能夠得到的利益上來打動陳群,所以郭嘉眼珠子一轉,就衝著陳紀起身行禮道,“嘉昔日曾聞,朝中有聲音,想讓陳太守出任三公之職,不知是也不是?”
雖然陳紀是從長安避難出來的,但是若說這“三公”之說,可還真是陳紀的心中相當得意的一件事來的,所以陳紀含蓄的點點頭,算是應下了。
郭嘉接著說道,“由此可見,陳太守其才不止於一郡一州之地,而在於京畿,在於朝堂,也可由此推斷,陳太守這平原國相的位子,其實並做不久的。”
這是一句大實話,所以陳紀陳群都沒有出聲反對。
說到這裏,郭嘉微微舒口氣,局已經布成了,接下來就等著這二人往裏跳了,所以也不再急,緩身落座,這才淡笑著瞥了一眼陳群,對陳紀驟然迸出一句,“聽聞袁熙年紀也不大!”
這話可是大有深意啊!
袁熙年紀不大,而陳紀陳群又有迎接袁熙入主青州的功績在,日後袁熙要回報諸位的話,隻要操作得當,這回報就有相當大的可能回報到了陳群的身上了!
陳群仍舊不動聲色,可陳紀就有些抑製不住的激動了。隻要袁熙進了青州,他陳紀自然是要去州府裏做事的,那麼這平原相的位子,就有相當大的可能落到陳群的頭上,而這樣一來,對於陳群仕途的積累,可謂是一步登天啊!
想到這裏,陳紀就要答應,哪料陳群卻輕咳一聲,“長文幕先聖久矣,向以著書立說為畢生所願,慚愧的很,對於奉孝所言之事......長文誌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