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爭奪大沽口(第二更)(2 / 2)

這次日本代表似乎十分活躍,因為他們主動提出願意繼續出兵5萬,用來防禦天津和守護炮台,但是被英國和法國聯合拒絕,顯然小日本的心思被他們看穿了,在甲午海戰中,日本不但聯合艦隊被滅,還要割地賠款,所以這些年日本民不聊生,但是好不容易戒掉白份之後,他盲目的繼續選擇軍國政策,這樣導致了日本在5年時間中。

成立了一隻海軍新聯合艦隊和大量的新式陸軍,不過就是這樣負債累累,步步擴軍的政策上,讓原本就受到經濟危機的日本民眾,更加的苦不堪言。

既然日本的想法被否決了,現在沙俄也退出了聯軍,所以隻有英德法三國能在短時間內,征集一支數量龐大的陸軍,所以在接下來的協商中,三國各自派遣3萬人的陸軍,進入天津防禦。

隨後德法兩國在越南、緬甸殖民地,征調了6萬人的陸軍部隊,乘坐貨輪,直接由兩國東方艦隊掩護,準備抵達天津,不過就在德法兩國大量征兵的時候,遠東已經收到了這個消息,接下來他們自然想出了數個點子去應對。

而澳大利亞在英國媽媽的召喚下,緊急組建一支水兵部隊,準備參與北伐大清,在這次的問題上,澳大利亞的政客們則達成了一次共識,那就是來自大清的真正威脅,不是大清本身,而是列強會在瓜分大清的過程中反目為仇,到那個時候,澳大利亞本土就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他們必須未雨綢繆!

澳大利亞一共有六個英屬殖民地,在英國媽媽的要求下,他們快速的組建了一支6萬人的水兵部隊,作為列強中的帶頭老大,英國此時也麵臨兩難選擇,遠東局勢如此緊張,為維護英國在華的利益和自己的權威,自然不能不出兵。

不過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此時卻根本就無兵可調,英軍的主力部隊都被牽製在南非,澳大利亞作為英國最為成熟的殖民地之一,印度的軍隊已經被英國政府調往世界各地使用,以填補英軍主力開赴南非之後,留下的軍事防衛空虛。

此時東亞的緊急,英國隻能將目光轉向其它殖民地,澳大利亞,作為亞州太平洋地區,唯一的白膚色國家,英國的子兵,在祖國召喚下他們立即派兵參戰,但是這一切遠東會不知道嗎?李寧宇會不記得了嗎?

這次列強的軍事會議剛剛確定之後,其實李寧宇就已經知道了,小日本的野心李寧宇自然不用去想,因為這一次,李寧宇決定要徹底的解決掉這個亞洲後患,同時還要給各國一個永世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