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街上相遇(1 / 2)

上都的秋天,已經是寒意逼人,一些街道旁的樹木上,還殘留著最後幾片枯葉,隻等著再來一陣秋風,就該掉光了。

在這個時候,青石板的大街上走過一個年輕人,看起來十八九的身板,麵相堅毅,帶點英氣,臉盤線條硬朗,邁起步來堅定有力,可卻不時要緊一緊身上那件看起來寒酸的青布棉衣。

大齊王朝兩年一次的秋季恩科考試已經結束,和例行的三年一次的春季考試不同,秋季的恩科是前朝仁宗為了籠絡人才,特意開設的。恩科每年隻錄前三十名,入圍後的幸運兒,不再按照慣例由吏部負責進行分配補缺,而是直接由皇帝直管的秘書省挑選並決定去向,可謂是真正的天子門生。是而天下考生都是期盼著能高中秋季恩科,畢竟可以直接給皇帝打工的機會可沒多少。

現在走在大街上的那位年輕人叫郭平,剛年過二十的他是這次中榜的三十人之一。

出生貧寒的他,先祖上曾做過最大的官不過是家鄉小縣裏的一個小吏,曆經幾代的辛苦培養,郭家才又出了這樣一位得到上天眷顧的幸運兒。

此時的他,腦袋一直是暈暈的。

今天一大早,大內就派出內侍前到客棧接上了這三十名幸運兒,之後,便是遠遠在跪在大成宮的殿前廣場上,等候皇帝的召見,然後就是跪聽禦詔,完成一係列流程。

郭平和一大群考生是跪在漢白玉石拚成的光滑廣場上,頭也不敢抬,大氣也不敢喘,直直地受了將近一個時辰的寒風,勉勉強強聽了站在大殿門口的內侍用尖利的嗓音念的詔文,無非是些:“順應天命,奉天選材,勿忘聖恩”之類。

至於皇帝的麵,大部分人連頭都不敢,就算有幾個膽大的,抬眼偷偷瞄了一眼,那也不過是模糊地看到一個黃色的身影。

等到完成儀式返回客棧後,這群幸運兒才算是徹底放鬆了。一群人是三三兩兩的結伴到外麵找酒樓胡吃海喝了,郭平自然也不能免俗,被幾個世家公子帶到那在讀書人圈中赫赫有名的老胡酒家,灌了一肚子的黃湯。

現在,秋日的太陽暖洋洋的照在身上,郭平一人在這陌生的街頭散步,一時感慨萬千。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終於是心想事成,能不逍遙麼?

他無所事事地沿著街道瞎逛,行不多遠,見到前方是圍了一群人。

郭平黃酒落肚,起了那好奇之心,也顧不得讀書人的斯文了,也學些市井宵小,從人群裏找著一條縫擠了進去。

之見那圈子中央,站著一位大漢,滿臉虯髯,看起來是好久沒料理過。

這大漢愁眉不展,衣衫上綴滿補丁,懷中抱了一把大刀,也不抬頭,就是凝視著自己腳前方的幾寸空地,不發一言。

大漢腳邊放著一塊木板,歪歪扭扭寫著幾個大字:“賣祖傳兵法,隻口授”。

郭平看這景象是搖搖頭,暗道:“我隻知道我們讀書人有讀成書呆子的,沒成想著練武也有練成呆子的。現在天下大致還算太平,買你這兵法有什麼用?書店裏從先秦便有的,傳下來的兵法古籍,浩如煙海,哪會有人在大街上買你這祖傳的什麼兵法。”

郭平看了幾眼,便想著還是回客棧再眯著眼一會吧,也不趟這個渾水,拔腿剛想走,耳邊卻聽到邊上傳來幾句閑聊:“我看這人估計除了會耍幾下大刀,其他啥也不會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