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絮絮叨叨家常事(上)(1 / 2)

大明朝立國百五十餘年光景,享著太祖皇帝、成祖皇帝打下的基業,現如今算得是國泰明安的太平盛世。

雖說北京城的龍椅三年前才換了個十五六歲的孩子來坐,但是這扶持江山社稷的文武百官都還在呢,泱泱天朝一時半會還出不了亂子。

現在的世道真可說是四海清平、萬國來朝。

富陽縣城緊挨在長江的邊上,水富土肥,在重慶地界上也是個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

以一個中縣的規模,繳納著上縣的稅額,這在整個重慶府可都是不多見的。

穿城而過的小河清澈見底,婦人們紮了頭巾站在河底鋪好的青石板上洗衣衫。

隻是現在這個時候河邊的這些小媳婦、老婆姨們雖然是站在水裏,可手裏的活早就已經停下來了,個個都伸長脖子仔細聽著從河邊殷家小院裏傳來的說話聲音,時不時地還捂著嘴輕笑。

“混小子你給我聽仔細了,今天老娘也不跟你囉嗦,把話給你擱這兒,這個親你若是認了那是最好,不認從今往後就別再叫我這個娘,這裏也不是你的家!”

許是罵得累了,小院裏說話的殷大娘胸中有點氣悶,停下來緩了緩接著道:

“你爹就算再怎麼窩囊那大小也是個舉人,雖說沒有補上實缺,一輩子隻能在書院裏講學授課,但是老娘也跟著過了十幾年的風光日子。咱娘倆能安安生生地活到現在那也是你爹實打實掙下來的家業養著。這門親事是你爹生前就定下的,你……”

“娘!就算咱家想認這門親事,那也要看女方家願不願意吧。您說咱們娘倆在這裏吵翻了房頂,結果他老李家根本就沒把這事當真,那咱們不成了抱著泥菩薩親嘴,一頭熱乎了嗎!”

殷大娘的話剛吐了一半就被頂了回來,說話的是殷家唯一的兒子殷琥,字玉虎,小民老虎、虎子。

字是殷琥的舉人老爹取的。

“琥”,琥珀也,亦作虎魄、虎符、瑞玉之意,是為雕刻成虎型之玉器,寓意也算貼切,隻是少了幾分驚豔,略微中庸。

看來殷舉人的學問也有限得很,沒去考進士隻怕也是因為有自知之明。

親近一點的人叫他的名字或者小名,不過在富陽城裏街坊鄰居更樂意叫他二愣子、渾小子、潑皮無賴。

當然沒人敢當著殷琥的麵這麼叫,都防著被這二愣子給記恨上呢。

殷琥口沒遮攔,嚇得殷大娘趕忙雙手合十,嘴裏不停地念叨:

“菩薩莫怪……菩薩莫怪!小二年少無知,莫怪、莫怪!”

殷大娘握在手裏一直舍不得打下去的擀麵杖這次是結結實實地打在了殷琥的屁股上,說是替菩薩出氣呢。

“哎喲喂!娘啊,您還真打啊!”

殷家的小院裏好一頓雞飛狗跳地鬧騰。

殷大娘如何鬧得過半大的小子,也就開始的一下打得皮實了,後來就隻能追著滿院子躲的混小子轉悠,直累得上汽接不了下氣,幹脆坐在了大門口的石梯子上,氣喘籲籲地說道:

“你這個混小子,菩薩的話也敢編排。你是盼著沒人給我養老送終吧!想死滾遠點死去,別費了老娘的銀子給你預備棺材。”

殷琥躲在柴堆後麵,伸出半個腦袋來看見老娘這次是真生氣了,倒也不敢再胡鬧,規規矩矩地走到院子中間。隻是還是怕擀麵杖落在身上,離著殷大娘有半丈遠的距離遠遠地立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