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山難以容二虎(1 / 2)

想要破獲財物失竊案件,一是人贓俱獲,二是根據失蹤物品順藤摸瓜。

實在不行就調查走訪,對突然出手闊綽的人作為重點嫌疑對象。

這三點現在幾乎都用不上,時間已經過了好幾個時辰,財物早就已經轉移,到那去人贓俱獲。

這段時間富陽縣闖進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如果真是這些外來的過江龍動的手,第一時間就會離開富陽遠走高飛,他們銷贓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門,想要等贓物露麵追查幾乎不可能。

最後一條也僅限於本城的人做了案才好調查,二十幾戶中又有多少是被本地的賊給光顧了?

因此,就算不懂案件勘破的縣令大老爺也知道想要破案追回財物的希望極其渺茫。

追不會財物,也就抓不住盜匪,抓不住盜匪那就無法驗證狀紙上所失竊財物的數額。

狀紙上寫著多少就是多少,上官們看的是數字,不會在乎它是靠譜還是離譜。

如果按照這個數目呈報,絕對是大明朝立國百年來天字頭號盜竊大案。

新帝剛剛登基,正值朝野歡慶的之時,地方上發生了如此重大的案件,不用皇帝陛下降旨,州府衙門裏的老爺就恨不得巴巴地追過來把他周謙仁給生吞活吃了。

周謙仁望著麵前黑壓壓跪了一地的商賈鄉紳很快就明白,富陽縣的老爺們對他這個縣令很不滿意,這是在報複他對王家的事情置之不理,逼著他離開呢!

“失策啊!”

周謙仁二十八歲中舉,三十二歲開始出任地方官員,十幾年來先後在三個縣衙中主政。

為官清廉,處理地方事務經驗豐富,也算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物,但是現在卻對這些跪倒告狀的商賈大戶無可奈何。

在王家的這件事情上,周謙仁確實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報讀聖賢書的書生不會把人想得多好,但是也沒有把人想得足夠壞,在周謙仁看來青衣巷王家是王延年的本家,本家出事王延年一定不會坐視不理,一直等著對方出招呢。

雖然後來見情況不對也有所布置,甚至請動了衛所派兵嚴防,沒有想到還是出了亂子。

更不會想到這件事情根本就是王延年一手策劃!

一縣之中一二把手不和,政令不通,實在是大忌。

王延年想要擠走周謙仁,周謙仁又何嚐不想抓住王延年的把柄,將他一腳踩死。

兩人表麵上和睦共處,實則早已開始明爭暗鬥,勢成水火。

這次周謙仁棋差一招被王延年推進了坑裏,隻怕想要安穩的過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心中憋著邪火的周謙仁隻能擺出全力破案的姿態,封鎖長江水道,關閉三麵城門,所有人隻許進不許出,全城戒嚴,嚴令巡檢房徹查案件,追回失竊財物。

周謙仁借查案為由頒布了城市戒嚴的命令,同時也嚴防消息外泄流傳到州去,這段時間是周謙仁最後的機會,他必須想辦法如何安穩地度過這道難關。

……

“哈哈!痛快!”

王延年在書房中大聲地笑著,甚至心情大好地伸出手來摸了一下身邊丫鬟的臉蛋,接過丫鬟遞到麵前的毛巾,爽快地擦拭著臉上被大火烘烤以後留下的炭跡,對王良說道:

“良兒,你這一把火放得痛快!哈哈……你是沒有看到王延壽和周謙仁兩人的臉色,多少年了為父終於一吐胸中鬱悶。”

王延年確實興奮,如此精妙的計謀不但打擊了政敵,戲耍了親大哥,還讓城中的商賈大戶站了隊,一箭三雕的事情還真讓王延年給算計成了,隻要等到周謙仁滾出富陽,從今往後還有誰敢跟他王延年做對!

一時間王延年覺得自己智謀超群,甚至開始覺得小小的富陽縣令不過是他仕途道路上的一小步,往後知州、知府,甚至是位列朝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