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人心險惡親不親(1 / 2)

“表姐!表姐!”

院門外氣喘籲籲的呼喊聲驚擾了八角蘭亭下麵容悲切的張蓧嫻和丫鬟小蓮,小蓮看著急匆匆從廊橋外跑過來的小男孩,急忙幫著張蓧嫻把擺放在石桌上的金銀首飾,還有兩張百兩的銀票收回到盒子裏。

張蓧嫻把盒子交到小蓮的手裏,輕輕提起裙擺,走出八角蘭亭,向那個跌跌撞撞跑來的小男孩迎了上去。

“童兒,慢點!”

張蓧嫻蹲下身來,抽出手絹擦拭小男孩額頭上的滲出來的細微汗水,憐愛地問道:

“什麼事情如此慌慌張張的,萬一踢著石頭摔倒,舅母又得心疼了。”

小男孩是李家的獨子,李童。

約莫五六歲的模樣,長得虎頭虎腦的,跟李月如的麵相有幾分相似,不過與李月如相比,還隻是個孩子的李童在張蓧嫻的麵前表現的要親熱許多,乖乖地等到張蓧嫻幫他擦拭了額頭的汗水,伸出胖嘟嘟的小手拉著張蓧嫻往院子外走:

“表姐,快些跟我走,咱們去見姐夫。”

“姐夫?”

“對啊!”

李童小大人一樣對張蓧嫻說道:

“表姐的夫君不就是姐夫嘛,我娘告訴我的!姐夫來了,院子裏的丫頭們都偷偷地溜到前院看了,就連我娘和我姐姐也跟著去了,原本我也想跟著姐姐一起過去的,但是想著表姐住在偏院裏,一定沒有人來告訴你這個消息,所以就過來帶你一起去見姐夫。”

“童兒乖,表姐和殷公子成親前是不能相見的,你跟著小蓮一起去吧。可不要胡鬧喲。”

……

“公子,請用茶。”

殷琥在李府官家的帶領下剛剛坐到會客的廳堂裏,李府的丫鬟就端著清茶放到殷琥的麵前,丫鬟張口說出的是大明標準官話。

明朝太祖定都南京,以江浙滬一帶的吳音為官話,雖然後來成祖遷都北京,但是幾乎將南京城內的大戶全部裹挾到北京城,在北京城中依然以江南人居多,所以多年來大明朝的官話還是吳音。

江南以外的達官貴人,甚至是商賈大戶不但自己能說一口流利的官話,就連丫鬟下人也必須學習官話,如是有客人到訪,丫鬟下人們張嘴就是方言土語,會被認為是失禮的事情。

給殷琥送茶的丫鬟一開口,昆琥就聽出來這不是正宗的吳音,那流暢的婉轉音調和自然的溫婉神態可不是像學就能學會的,丫鬟的話音裏依然帶著濃濃川東方言的口音。

殷琥神態自若地端坐在廳堂中。

從玉芳院出來以後,殷琥直奔富陽碼頭,不管不顧地跳上一條開往重慶的貨船,抵達重慶城下的時候已經是華燈初上,好在號稱“古渝雄關”的重慶城“車湧棧途,船塞兩江,萬商雲集,夜不斂市”,十七座沿兩江分布的恢弘城門有三成入夜後依然開啟,隻是得接受更加嚴密的盤查。

殷琥出門的時候身上依然穿著巡檢的官衣,手裏也握著官刀,城門守兵在勘驗了殷琥所持有的巡檢司號牌後,順利入城,隨便在城中尋了一家客棧住了一晚,第二天晌午就找到了李家的宅邸。

年幼時候殷琥的老爹曾經帶著殷琥來過幾次這座川東一等一的大城,最後一次到訪李家的時候,李家已經搬進了現在這座大宅院,雖然如今記憶已經模糊,但是殷琥一路打探著,還是找對了門戶。

說實話,此時的殷琥就算找到李家的府邸,腦子裏也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要麼跟李家徹底鬧翻,被李家告上官府;要麼李家為了女兒的名聲死活不同意退婚。

殷琥的老娘以為自己的兒子當了官,跟李家的丫頭也算是門當戶對了,瞞著兒子自作主張地來到重慶府,找到李家要履行婚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