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用與不用憑帝心(1 / 2)

費廉的提議讓在場的人無不對殷琥心升羨慕,暗道一個鄉野小官就算武力超群,能入楊慎與費廉的眼也就罷了,此時費廉居然提議楊慎收他為弟子,這就不僅僅是看重那般簡單了,費廉話語中的提攜之意已經很是明顯。

楊慎雖然被發配充軍,可是本身文壇領袖的地位不容動搖,就算是到了雲南,沐王府的人也不會真把楊大學士放到永昌衛去牧邊,必定是作為座上賓好好供奉在王府之中。

有世鎮雲南的沐王府庇護,皇上若哪天問起楊慎,左右也必定呈報說其真在邊地墾田,日子過得甚是艱難,反正天高皇帝遠,也沒有人會真不遠萬裏地跑到雲南來查證。

殷琥如果跟隨楊慎去到雲南,前途肯定遠比在富陽縣做一個小小巡檢更加光明。

更重要的是楊慎的父親楊廷和,這位輔佐了成化、正德,更是親手扶持嘉靖登基的三朝元老在內閣二十幾年,兩次出任首輔大臣,雖然如今告老還鄉,可是這麼多年積累的威望仍在,就算是去世以後也會影響朝堂許久。

楊廷和被譽為“流水的內閣,鐵打的尚書”,他在朝堂之時,六部中最重的吏部一直由其牢牢把持,真可說是門生故吏滿天下,隻要跟楊家搭上關係,想不發達都難了!

楊雄這個東廠的掌班也早就看出殷琥是個人才,有心想要把他引薦入東廠當差,可是此時也隻能收起這樣的心思,不得不羨慕殷琥好得出氣的運氣,楊慎走了一路,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到了富陽縣殷老虎的麵前出事了。

如果因此能得楊慎的青睞,當真是天大的機緣。

此時楊雄已經開始盤算著重新定位自己與殷琥的關係,說不定哪天殷琥飛黃騰達,楊雄還得仰仗這位自己眼看著成長起來的人物。

別人隻以為費廉感念殷琥的救命之恩,同時也為楊慎找一個超級護衛,這一路南行,若是有殷琥跟隨,想要再殺楊慎,隻怕是不可能了。

就如楊慎所說,殷琥所到之處必定血流成河,此時的長江樓客棧依然被鮮血浸泡。

空氣中彌漫著讓人作嘔的血腥味,充斥著人之將死前的哀嚎,猶如修羅地獄一般。

護衛等人神情自若也就罷了,楊慎這樣的書生能保持麵不改色實在難得,原本以為前有救命之恩,後有至交好友的推薦,楊慎就算不答應,也會為殷琥謀一份前程,可是讓人沒有想到,楊慎卻搖著頭,說道:

“此人跟了楊某,隻怕是禍不是福啊!”

“升庵兄,何出此言?”

“聖上寧願流放楊某萬裏,也不願殺了楊某,就是認定我等這樣的人胸懷韜略,卻不能為朝廷一展心中所學,比死還要難受。聖上就是想讓楊某此生在痛苦煎熬中度過,可見聖上對楊某恨之入骨!此人若是跟隨楊某去了雲南,身上就將烙下楊某的名字,聖上定然不喜。”

楊慎何等的聰明,幾次三番地跟嘉靖鬥過以後,已經摸清楚了這位隻有十八歲的年輕皇帝心思,正德皇帝無子,嘉靖是正德的堂弟,並不是入主紫禁城唯一的人選,正是楊廷和為首的內閣一手主導了嘉靖的登基。

可是這位嘉靖皇帝異常聰明,不願意成為內閣的傀儡,登基之初就利用認誰為父皇母後的問題跟內閣對立,三年爭鬥下來,內閣完敗,嘉靖的親生父親興獻王追封為睿宗,親母封皇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