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遊戲
速描
作者:李冬潔
中國豪宅市場的堅挺似乎有悖常理。
在史上最嚴限購調控下,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今年前7個月,北京新建的普通住房市場成交均價為13623元/平方米,比去年全年均價下降了8.2%。但同期,北京新房市場總價在500萬元以上的住宅成交量為3885套,成交均價為41242元/平方米,同比上漲7.4%。截至7月30日,北京2000萬元級以上的豪宅成交232套,比去年增加13.7%。
市場兩極分化已相當明顯。專門經營豪宅市場的經紀機構麗茲行分析師鄭海燕告訴《環球企業家》,由於簽約購買豪宅的周期較長,從網簽到實際認購通常會有30天左右,考慮到這個因素之後,7月之後的成交量環比還會有較大的增長。
國內豪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和少數富庶的二線城市,這讓它們幾乎成為一個獨立的市場。例如影響北京房地產市場的主要是兩方麵因素:大量的自住房和偏緊的信貸政策。但這對豪宅市場幾乎沒有影響—低端的自住房不對高端市場造成衝擊,並且高端市場買家的支付能力強大。據統計,購買500萬元以上住宅的全款占比為60%,而中低端的全款占比僅為35%。此外,開發豪宅市場的開發商通常實力雄厚,輕易不會采取以價換量的方式。
“7月以來,很多城市都在陸續取消限購,這向市場明顯發出了回暖信號,需求量的確在增加,而之前很多人都在觀望。”鄭海燕說。另外,豪宅市場一直供應平穩,絕對數量少,在市場回暖的條件下,首當其衝表現出來的便是去化率的提升。
事實上,新加坡住宅市場模式長期被視為是中國未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取向。因其分層設計理念很好地解決了之前固有的矛盾—階層差別導致的居住不公。現在,中國也在麵臨著這樣的問題。換句話說,有限購買力和一線城市的限價、限購政策能否讓豪宅市場繼續特立獨行的行情?
品質為王
在今年上半年,豪宅市場以它不同的稟賦領先於其他房地產市場。不過,從鄭海燕的觀察來看,在市場政策不變的前提下,雖然產品存在特殊性,但國內豪宅和普通商品房市場的差別並沒有那麼大。“因為豪宅市場的項目量本身就少,但實際上從去年到今年,一些高端期房價格也在往下調整。”
事實如此。近期,廣州二手豪宅和普通二手房一樣,都步入了價格的下降通道。目前大部分業主的降價幅度在3%至10%,有的豪宅樓盤由於業主急需資金周轉,降價幅度甚至達到15%。“中央反腐力度加大,促進了二手豪宅交易,有的都是現金交易,但是這些數量不太多。”中國豪宅研究院院長朱曉紅向《環球企業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