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的秘密

創新

作者:侯佳

在德國梅特拉赫不遠處的梅爾齊希瓦登縣,一座特大型高貨架倉庫內白色精致的杯盤在傳送帶上井然有序地流動著。擁有266年曆史的歐洲陶瓷企業唯寶集團將貨物從這裏運往世界各地。對於講求餐桌文化的西方國家,唯寶生產的餐盤有著不可撼動的品牌地位,但由於其易碎的特質,給生產和物流帶來不小的挑戰。尤其是聖誕和新年前夕,這座倉庫的物流運轉速度總有些難以滿足絡繹不絕的訂單。

七年前,唯寶開始使用一種新的物流係統。該係統由內部物流商英特諾提供設備,它能自動將貨品填滿高聳的倉庫,之後再由分選器按照不同產品類別進行分類。據唯寶中心倉庫負責人邁克爾·迪特森(Michael Dietzen)介紹:“之前的設備因其局限性,使得運行十分遲緩,而使用英特諾的新設備則將速度提高約10倍。”

如何幫助唯寶實現這一速度的跨越?故事從德國的小鎮韋默爾斯基興說起。英特諾的第一家工廠隱秘在這一片山林之中,這裏是英特諾起步的地方。辦公大樓入口處懸掛了一幅由創始人之一Dieter Specht創作的畫作。用絢爛的色彩繪製了零件和滾筒。瞬間,這裏的氣氛變得不再枯燥乏味。作為公司最早的生產基地和技術中心,其最基礎與最核心的產品是輸送滾筒。電動滾筒主要依靠安裝電機進行驅動。唯寶的新係統正是由英特諾的24伏滾筒驅動技術來實現速度提升,不僅如此,係統還安裝了感應器,隻在感應到貨品時才會滾動,能源效率提升了35%。

英特諾自身名字詮釋了其正在做的事情—內部滾動(Interroll),以滾筒帶動運輸形成的內部物流係統。無論是機場的值機櫃台、超市的收銀台,還是耐克、寶潔以及亞馬遜的龐大貨倉,英特諾生產的滾筒為貨物運轉提供了最基礎的動力。如今,10台超市收銀機就有6台是由英特諾提供,全世界80%的機場安檢機內都有英特諾的電動滾筒。

在過去55年裏英特諾生產了超過5億個滾筒,涵蓋了8500種不同規格,使其在內部物流行業始終雄踞首位。

平台

2014年在德國漢諾威舉行的國際物流技術展覽會上,隨處可見生產車間和倉庫裏的叉車或是輸送機,宛如一個巨型的工廠。

展會上一幕幕景象正是當今全球物流業發展的真實寫照。由於工業自動化產生了物流的需求,使得最早的物流公司幾乎均起源於歐洲,譬如德國、瑞士、奧地利、丹麥等,而在日本,物流公司的蓬勃發展則得益於汽車業的自動化產生的需求。“在中國真正有內部物流概念,把物流自動化提上日程也就是最近20年的事情。”英特諾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亞洲區總裁夏本春告訴《環球企業家》。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英特諾就在新加坡成立了分公司,將業務逐漸帶入中國。九十年代末期一批日本物流公司進入中國市場,英特諾看到了其中的發展機遇,於2002年在蘇州正式成立了其在中國的第一家工廠。如今,中國物流占國民經濟產值的18%,約80%的倉儲和分撥係統需要進行現代化改造,這也促使英特諾遭遇需求井噴。

十二年間,隨著業務量迅速上漲,英特諾蘇州工廠已經曆三次遷址擴建,如今麵積達到一萬平方米,是英特諾全球工廠中唯一能生產全部產品的工廠。其工廠建成後供貨速度比以往提升了50%。“與競爭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我們是一家全球化公司,而競爭對手大多數是比較本地化的企業。”英特諾首席執行官Paul Zumbühl在德國漢諾威的國際物流展會上對《環球企業家》解釋英特諾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區別。

Paul Zumbühl介紹說每年自己花60%至70%時間在世界各地奔走,了解不同市場的需求。每年新年,他會來到中國市場走訪,與中國郵政、可口可樂這些大型終端客戶交流。傳統的歐洲市場依舊占據最龐大的業務,其比例為60%,而美洲和亞洲市場則各自為20%。如今中國市場的突出力量已經不容小覷,根據201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英特諾全球銷售額增長了9.1%,訂單增長了4.5%。中國區銷售額增長高達61%。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銷售額占全球五分之一,已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中國市場對內部物流解決方案的需求進一步上升。去年,中國電子商務增長率達到99%,幾乎翻了一番。越來越多的公司麵臨越來越龐大的訂單數目,訂單不僅以“天”為時間計算,每個訂單又包含越來越少的貨品。針對個性化的需求,英特諾需要用一種模塊化的解決方案,通過不同組合方式實現更多的產品運送。模塊式輸送機平台是一種靈活的物流解決方案,通過高性能分流機、轉彎模塊將其組合,滿足了不同類型的需求。對於亞馬遜這樣的公司而言,每天貨品件數增多了,但單件重量卻減小了,而高性能分流機的速度能達到每小時3600件。通過這樣的模塊能將貨物分成幾大類,隨後再用分揀機按照訂單需求分成小的類別。除了滾筒直徑是固定的,滾筒的寬度、滾筒之間的間距都可以根據客戶不同的要求進行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