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1 / 2)

北方的秋季極短,特別是現在這種小冰河期氣候,過了秋收,冬日便要降臨了,因此農田當中農民都在搶農時搶收莊稼。

福王來遵化開設礦業聯合公司,對這裏的平民來時卻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他們家裏的鐵器都翻新了一遍,鐵鍋、剪刀、鋤頭、犁頭,還有一把把鋼口十足的菜刀。那是因為在遵化福王爺建了幾座高達三四丈的大高爐,幾十裏外都能夠看到,也正是因為這些高爐,讓遵化人在鐵器方麵闊起來了。

遵化也形成了一個以鐵器為主打產品的大市場,市場上使用高爐渣水泥砌成的露天櫃台上隨處可見菜刀剪刀鋤頭犁頭這些鐵器,現在的已經是深秋,那個唐山鋼鐵廠剛剛弄出來的鑄鐵爐子也頗受歡迎。

而且這個大市場不但有全國各地的商人,甚至還有蒙古人前來交易,原本按照明朝的規定,為了防止蒙古人派出奸細探聽明朝虛實,明蒙互市那是在山西宣大一帶,並不允許蒙古人深入關內,但是上有對策下有政策。

這些蒙古人跟山西的晉商合作,對外稱那些蒙古人使他們雇傭的護衛,實際上明蒙對抗兩百年,蒙古人已經失去了他們祖先的榮耀,經常有部落內附,也有很多人也直接放棄自己蒙古人的身份,進入關內充當漢人富戶的護衛,甚至還有人進入明朝軍中擔任軍職,就像是日後的抗金名將滿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分別那些歸附蒙古人和關外蒙古人的方法很簡單,關外的蒙古人長期食肉飲奶,身上有一種很難聞的膻味,內附的蒙古人也開始跟漢人一樣食用糧食,體味就變淡了,而且他們的衛生習慣也有了很大的不同,那些邋邋遢遢的肯定就是關外的蒙古人。

不過對於這些來做生意的蒙古人,朱常洵也是來者不拒,反正這裏還是在大明腹地,相比宣大邊市,在這裏做生意的蒙古人卻也更加守規矩。

此時一個個穿著羊皮袍子帶著狗皮帽子的蒙古人吆喝著將一隻隻鐵鍋剪刀縫紉針等等鐵器綁在馬匹上,天氣轉涼,他們是蒙古林丹汗治下劄魯特部的人,必須趕緊回到草原上,否則等風雪起來,一路上可就不好走了。

而這隻馬隊的首領烏可力正在路邊的茶館當中,跟他的大主顧朱由崧一邊品嚐著甜膩可口的點心,一邊聊著天。他們蒙古人對

對於這位大主顧,烏可力那可是十分感激,這次他們馬隊入關並沒有帶多少錢財,主要就是帶了幾百匹蒙古良馬,明朝人占有遼東,因此並不缺牲畜,因此來光顧他的人基本上沒有,幸好有朱由崧將他帶的用於貿易的三百匹馬買下來,這才算是賺到了錢財,有這些錢,他購買了一大批的鐵器,別看這些鐵器在遵化不值錢,要是放在草原上,跟真金白銀都美什麼區別。

在這個鐵器市場周邊,到處都可以看到裝潢得相當漂亮的茶館,因為來這裏購買大宗鐵器的馬隊車隊,大部分都是頗有財力,講究享受的商戶,因此這些茶館也推出了各色精致的茶點,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雖說都不怎麼新鮮也不怎麼正宗,不過在北方能夠吃到這種品色的茶水那也是一種享受了。

而點心上麵更是打出了禦膳房的名義,棗泥糕、鬆子糖、綠豆餅等等精致漂亮而又可口的小點心做成樣品,用玻璃罩罩起來,放在櫃台外麵吸引著顧客。烏可力他們蒙古人對肉食不感興趣,不過這些甜膩的點心,卻是他們的最愛,烏可力已經吃得滿嘴都是紅呼呼的棗泥果醬,卻仍然一刻不停地往嘴裏填著。

朱由崧也不在意,隻是說道:“烏可力,這一次馬隊的來往,能賺不少錢吧?”

烏可力一抹嘴,笑道:“這全托殿下您的福,要不是您買下這些馬匹,我可要空歡喜一場了!這些鐵器拿到草原上,雖說能換些牛羊,也不過剛剛賺過本來,沒太大的賺頭!”

朱由崧不置可否,這家夥樂得嘴都快咧到耳邊了,沒賺頭才怪呢,他說道:“烏可力,如果有個更好的生意,你做不做?”

烏可力奇道:“殿下,是什麼生意?”

朱由崧搖了搖手中的茶葉,小啜一口,說道:“我現在有馬了,但是內地漢族人大部分都不擅養馬,所以希望你能夠弄些擅長養馬的人來,我會付給你足夠的利益,無論是鐵器、茶葉或是其他東西。你看如何!”

烏可力微微皺眉,他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馬隊首領,他在察哈爾部的汗國朝廷當中也是有自己地位,他雖然眼界不寬,但是對有些東西他還是明白的,一個部落的強盛,就在於他控製的人口,若是人口沒有了,再多的錢財也無法換來通天的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