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如柏的選擇,徐鴻儒沒什麼好說的,原本二人就是同床異夢,現在大難臨頭,李如柏選擇逃跑回到遼東,徐鴻儒也沒什麼辦法,隻能說道:“望君不忘君父之憂!”
李如柏努力表現出十分不得已的樣子,說道:“京城的事情,就交給徐公公了!”
膠州城,也就是後世的青島,地理位置和港口地形是無法形容的優越,可以說是北方最好的港口之一,如今有建成了從膠州到濟南的鐵路,海路和陸路運輸都極其便捷,議會通過的開關決議剛剛開始,就已經初現了蓬勃發展勢頭,碼頭連續擴建,來往商旅絡繹不絕。
在山東的百姓看來,這段日子應該是一段好日子了,聖天子在位,土地紛爭也已經結束,就算是佃戶也因為地主的收入增加成本減少,待遇也提高了不少。緊接著南洋大捷不斷傳來,西班牙荷蘭兩個西夷國家縱橫南洋,此時卻在北海王的雄兵之下,偃旗息鼓,不得不讓出了大批的海外土地,與王爺議和。
這些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傳了過來,這正迎合了百姓們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驕傲,讓他們真正感到了一種“天朝上國”的意思。
然而在臨近冬天的這段子日,整個膠州卻成了一個龐大的兵營,碼頭上停靠著一艘艘龐大的兵艦,路上也開辟出了一個個軍營駐地,京營二十萬大軍都駐紮在山東,一部分是朱由崧從南海帶回來的那些曾經經曆過馬尼拉攻防戰的三個師,這三個師駐紮在膠州,而其他的七個師,則駐紮在濟南,這讓山東幾乎變成了一個大軍營,再加上北京傳來的一些消息,讓山東的百姓,感到一些亂世來臨的意味,整個山東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聽沒有聽說,北京城變天了,太子嫌皇上在位太長,已經讓人把皇上趕下寶座了!”
“太子?他是不是嫉妒北海王爺的功勳,怕北海王登上了皇帝的位子,所以趁王爺南征才來奪權啊?”
“太子什麼的,我們可從來沒聽過,也沒見過他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反倒是聽說了他收容逆賊徐誦,這徐誦可是當年在山東禍亂百姓的聞香教元凶,倒是北海王爺卻功高仁義,若是不是王爺,這山東還指不定會餓死多少人呢,我聽說那些海外移民雖說是有些想念故土,不過在外麵可都是發了家,一個人至少有上百畝土地,還都是能夠種植水稻的優良水田,再加上各種甘蔗園、橡膠園的,賣給那些製糖公司、橡膠公司,賺的錢可比我們多得多了!”
“太子畢竟是正統,而且太子那邊還有遼東的軍隊跟他們撐腰,就怕到時候把這個太平天下給打亂了,我們這些百姓可就遭殃了!”
朱由崧在山東有些微不足道恩義,畢竟他當時做的事情主要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利益,卻沒想到就讓山東的百姓記住了,在輿論上傾向於他。
朱由崧得到北京的消息,就連忙命令運兵船隊回到山東,將軍隊安置好之後,就馬上趕到了濟南,來到了樞密院當中,此時的樞密院當中已經聚集了朱袁心怡、張道玄、張風府、魏進忠、閻應元甚至是錦衣衛的馬如蛟和在濟南辦學的徐光啟、孫元化等諸多朱由崧集團的核心人物。
濟南的山東大學堂,一間空閑的教室當眾,袁心怡剛剛對朱由崧介紹了現在北京的局勢。
“……最近北京城給樞密院下了一份聖旨,撤除方世鴻、閻應元、馬林、吳元焱等京營師長的職務,要京營十師原地帶兵,朝廷馬上會派人來接手整編京營十師!”袁心怡將手中的一些文件分發給了眾人。
剛剛大勝回來的方世鴻可就惱火了,說道:“京城裏究竟是怎麼回事?王爺不在幾個月,你們就把事情搞成這樣?”
“就是,我看徐鴻儒那個死太監根本就是在找死,我回去一個指頭都能夠碾死他!”
……
方世鴻等人打敗了西夷,原本打算回來好好風光風光,卻沒想到一回到大明,風頭都被政變的事情給搶去了,這能不讓他們惱怒嗎?朱由崧止住了眾將的怒火,轉過頭看著袁心怡。
“這次的行動,是你們早早就策劃好的吧?”朱由崧看了看袁心怡,說道:“心怡姐姐,在北京的時候,太子那邊會有什麼行動,你應該會知道的吧?”
袁心怡點了點頭,說道:“太子的一舉一動都沒辦法瞞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