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先進傳播理念 提升中國學術價值
封麵人物
作者:王文娟 許薇薇
編者按:中國人民大學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最高學府”,是一所以人文社科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它以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精湛的教學技術以及先進的教學設備吸引著廣大學子,成為學子們夢寐以求的求學聖地。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他在教研工作方麵不斷創新,為廣大學子營造更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社會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學術新秀;同時作為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他不斷鑽研,總是站在學術前沿,不斷攻克學術難題,為我國傳媒業的發展和學科建設做出突出貢獻。他有著敏銳的學術洞察力以及對新事物研究的探索精神,他既有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品質,同時具備作為一位學術研究人員的人格感染力。他就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教授。
喻國明,男,1957年9月生,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並獲法學(新聞學)博士學位。同時兼任中國傳媒經濟與管理學會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務理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谘詢專家組成員、國家台灣事務辦公室專家組成員等。同時任《中國傳媒發展指數(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輿情年度報告(藍皮書)》主編等職務。出版學術刊物達21本之多,並有400餘篇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和調研報告。自1979年至2010年底,在新聞學與傳播學領域的論文發表量居全國第三位,被引文率居全國第二位。
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者”):喻教授您好,很榮幸能采訪到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領導創辦的第一家新聞教育機構,已有五十餘年曆程,請您談談貴學院的辦學風格及學科特色。
喻國明教授:您好。很高興接受貴刊的采訪。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成立於1955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領導創辦的第一家新聞教育機構。從曆史傳承的角度來講,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是由三個新聞教育機構合並而成,分別是燕京大學新聞係、北京大學中文係新聞學專業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合並而成。1958年,北京大學新聞專業並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此前,創辦於1924年的燕京大學新聞係於1952年並入北大新聞專業,因此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新聞係集人大、燕京和北大三所大學新聞教育力量於一體,開始了新中國新聞教育的曆程。1988年,新聞係改名為新聞學院。可以說,人大新聞係不僅包含了我國新聞教育起源、國家政治新聞研究,同時也繼承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新聞教育與學術的成果。無論是從教學評估方麵還是學術建設成就方麵,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都是我國新聞教學的第一重鎮。如教育部每年評定的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中,新聞傳播方向迄今隻有四篇,人大則占了三篇;另外人大新聞學院的論文發表數量和論文引用率都是名列首位的,在全國前五位的論文發表的學者中人大就占了三位。新聞學院目前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所在單位,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單位。學院現有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4個本科專業,新聞學、傳播學、傳媒經濟學和廣播電視傳播學4個碩士學位點和博士學位點,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流動站。其中,新聞學連續三屆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7年,傳播學專業被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新聞學院成為全國僅有的同時擁有新聞學、傳播學兩個一級重點學科的學院之一,也是我國新聞傳播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這些都是我校新聞係實力的見證。
在海外交流與合作方麵,學院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香港、台灣地區多所高校的相關院係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全院所有的青年教師都有一年以上在國際名校訪學的經曆,至於教師的出國訪問、講學或其他國際交流的經曆更是非常頻繁的。
從業界來講,新聞界工作者、範長江獎項、韜奮獎的獲得者,很大一部分都出自我校,如原國家廣電總局局長徐光春、原新華社社長郭超人、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梁衡、原中央電視台台長楊偉光同誌以及現新華社總編輯張萬象等等一大批奮戰在各行業和各領域前沿,成為新聞界的典範的都是我們培養的校友。彙聚人大、燕大、北大三校力量的人民大學新聞學目前已為中國新聞事業輸送了7千多名畢業生,新聞學嚴謹務實的教育理念傳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大新聞人。
記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自從創立以來,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人才,請問貴學院在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方麵有什麼創新措施?
喻國明教授:對於學校的創新,可以從兩個角度分別來講。
首先是對本科生而言,我們借鑒國際國外的經驗,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第一是建立導師製度。導師製度使每一名剛剛入校的學生就有專人指導,無論是學習、生活,都能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學校環境,同時也在學習方麵指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和狀況。第二,建立全媒體實驗平台。我院建立了全媒體的課程實踐平台,從而實現編采評寫一體化,進而讓廣大學生體驗新聞工作者的工作際遇,並因此挖掘自身特質,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為自己的將來做好前期準備。第三,建立了完備且數量龐大的案例庫。我院的案例庫存有案例一萬多個,從新聞傳播學理論、新聞與傳播實務(編采評寫、經營管理)、廣播電視、廣告學、乃至傳播學的一線案例都有所涵蓋。我們也是想通過這些一線案例,讓學生不僅僅止於理論的學習,而是將理論正確地運用到實踐中,將抽象化的知識轉化為具象實務,從而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認識過程。對於本科教學而言,我們還有其他的一些創新,在此不逐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