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一篇與項羽有關的小說(2 / 3)

由於有了對項羽無比的仇恨,當父親提出讓她嫁給劉邦時,呂稚便毫不思索嫁給了劉邦,想通過劉邦來幫助自己雪這個恥辱。果然嫁給劉邦之後,她便看出劉邦是有野心,男人隻要一有野心,就不會再講什麼朋友情誼,遵從什麼相交到白頭的諾言。什麼“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其實這都是屁話,是糊弄人的,糊弄那些想在世上活得本真的傻人。看清了這一切,呂稚便常常提醒劉邦,說天下你可不能讓給項羽這人,雖然現在項羽兵多將廣,可他這人沒心沒肺決成不了氣候,我看天下將來就是咱劉家的。劉邦聽到呂稚這樣說,心裏就很滋潤。同時作想街上的市井之人都言說我劉邦是個無賴,好呀,你們不是說我是個無賴嗎?那我就是個無賴,我是無賴我怕誰。有了這種設身立命的思想,劉邦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知道自己今後將幹什麼了。

先是在赴“鴻門”的那次宴請中,劉邦將自己的表現達到了及至,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鴻門宴”其實就是項羽約請劉邦在一個名叫“鴻門”的地方相會,一是想借此溝通一下感情,交流交流伐秦滅秦的心得體會。雖然此事在項羽的亞父範增心裏含有除掉劉邦的政治目的,可項羽卻沒有這種打算。他覺得自己很長時間都沒見到兄弟劉季了,正可借此歡聚一次,敘敘別情,敘敘對當今天下的看法。雖然此前亞父範增提醒過他說:“籍兒,你這次要不除掉劉季,這個無賴將來必是你得天下的大患。”項羽深感亞父範增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便說:“劉季是誰,那可是我項羽磕頭拜把子的兄弟,如果真要殺了他劉邦,我還算什麼英雄,還算什麼做人要肝膽相照。”

亞父範增見項羽不聽他的話,便浩歎一聲又說:“籍兒,你真太不了解劉季了,他這個人就像一把刀子,說不準哪時就會插進你這個朋友的筋骨上。”

項羽聽完大著笑說:“亞父,你不是在講笑話吧?我倒聽說過”為朋友兩筋插刀“這句話,可沒聽說朋友會將刀插在朋友的筋骨上,如果那樣,世上豈不沒了公理和人心,豈不沒了真情和友情。

亞父範增被項羽噎得半天沒說出話來,但他在心裏已拿定主意,無論怎樣他也要在”鴻門“為籍兒項羽掃出障礙。不為別的,就為了好友項梁臨終時的囑托,他範增也要這樣做。

而劉邦經謀士張良的提醒,早就知道赴鴻門的宴會是凶多吉少。可如果不去赴宴,畢竟情理上說不過去。何況項羽性情豪爽,可能沒想那麼多。再者說,借此還可以了解了解項羽對自己是否看法,隻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嘛!

”不行,這次的鴻門宴會我得去。“劉邦對張良及手下的兄弟們說。

張良說:”我看不去為好,還望三思!“劉邦從內心深處是最看不起像張良這樣的知識分子的,他覺得知識分子就是讀書太多,不解人情事故,又膽小怕事。你也不想想,像項羽這樣講性情的人,你要真想對付他,就得也跟他講性情,他豪爽,你就裝出比他還豪爽,那麼你既使你將刀子捅在他的身上,他都不會認為是你捅他的。你張良還說什麼自己深諳謀略呢,我看也就比我劉邦多識幾個大字罷了。

劉邦確實不識幾個字。其實在這裏應該先揭開一個秘密。當然這秘密以往在世人眼裏已不是秘密。世人總是拿世俗的眼光看問題認為劉邦隻所以後來擊敗項羽,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自然是見多識廣,禮賢下土,且自身文化修養豐厚。否則,劉邦在滅掉項羽回歸故裏那年就不會吟出豪氣衝天的”大風歌。“可世人隻知之其一,不知其二,試想一個不講道德信義的人,怎能有如此胸懷?說穿了也就是他手下有這樣的人才罷了。因為手下有了這樣的人才,他們可以為你分憂,可以為你執筆,可以將感動天下的文章無償捐獻給君王,讓君王熟記硬背之後,再轉換成自己的語言和思想以示天下。甚至有的人或者君王的行為本是小人行徑,可隻要他將別人代他作的詩文在大庭廣眾之下吟出來,或者將一個”字“以書法的形式練個千遍萬遍,最後能寫好的還是那個字,便自冠儒將大師或千古一帝,結果許多俗世之人都隨幫唱影,便稱其為儒將大師千古聖君。什麼是真理什麼是原則,什麼是人心什麼是良知,皆在此被通通拋到腦袋的後麵。隻作想誰能給我利益,誰能讓我借此臉上有金,為認識這些儒將大師聖君而提高自己的身份,那便心願足矣!你堅持真理你堅持原則你堅持良知那就是不識時務那就是傻蛋。世人大多是這般想法,當然劉邦也不例外,他覺得自己由原來一位亭長混到今天領兵打天下的模樣,完全是自己有能力,跟其他人沒有任何關係。”當然有的人咱現在得利用。“劉邦常這樣告戒自己。而這次赴鴻門之宴,劉邦早就在心裏權衡過,他想等見了項羽,自己首先要恭維誇讚他一番,看項羽的表現如何。倘若項羽沒有笑模樣,就說明鴻門之宴是陷阱,否則,自己就決不會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