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舉薦馬五(1 / 2)

來到項羽的大營之中,狄風看見各式幡旗獵獵在飄,軍帳、戈矛結成的壯闊的行營,整個軍營裏似乎都在磨刀霍霍,為即將出征做準備。一座黃色銅頂大帳之上,舒卷著一杆“項”字大纛旗,正迎風舞動。轅門口的兩側,成排地停放著戰車。一隊兵士肩扛長戈走過來,目不旁視,步伐整齊。

見此情景,狄風不得不佩服項羽的能力,就像在兩千年多年之後佩服項羽的氣概一樣。來到中軍大帳,當眾人都坐在兩排幾案之後,項羽便多狄風說道:“兄弟,今天來到這裏觀感如何?”

狄風本想恭維項羽幾句,可想到作為已經同項羽結拜過的弟兄,如果僅僅恭維他,實在是害人,因此狄風打算盡量給項羽潑一瓢冷水,讓項羽永遠保持清醒,以免像史書上所記載的那樣,最後在烏江邊抹了脖子。

“項兄雖看似治軍有方,但戰法似有不妥!”狄風打算從雞蛋挑出骨頭來。

“有何不妥?還望狄兄弟說知。”項羽似乎很謙虛地問道。

“不知項兄想過沒有,現吳中有兵幾何?”

“此前有八千餘,但加上召將軍之兵和新近招來的兵士,近有三萬人。”項羽如實地回答道。

“步兵幾何?車兵幾何?騎兵又幾何呢?”狄風進一步追問道。

狄風這樣的問法都是結合他所學的兵書而來。但見項羽躊躇了一下,之後說道:“現所分步兵二萬,車兵六千人,但因江南不盛產良馬,故騎兵僅有二百騎,這其中有問題嗎?”

狄風知道秦末之時,凡是戰爭都采用的是步兵交戰或者兩匹所拉的戰車交戰,至於兩千多年後那些導演在拍影視劇時,不是讓騎兵出場,便是讓兩將對拚進行較量,殺上幾個回合,其實他都是那些所謂的導演的無知和扯蛋。

狄風知道馬鞍馬鐙在秦末根本就沒有出現,那些所謂的騎兵,往往在戰鬥中也根本不是在馬上拚殺,每逢與敵交戰之際,都會從馬上躍下來,形如步兵那般交戰。而真正騎兵建製,則是在漢文帝時才出現,及到漢武帝時才發揚光大,有了真正的騎兵。

“不是有問題,是非常有問題。”狄風大聲說道。

其他將領見狄風不過一個書生,竟敢對項羽這樣說話,個個都在為狄風捏著一把汗。將領們知道,項羽不僅出身將門,也讀過兵書,否則現在大營也不會這樣,不但有秩序,且士氣高漲。

這時項羽瞪起他那雙重瞳,問狄風道:“有何問題?狄兄弟可否講出來,也讓我長些見識。”

狄風淡然說道:“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而孫子又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在奇而不在勇,勇者不過匹勇也!”

狄風說完這話,連他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能將《孫子兵法》上的話背誦出來,平且還結合了他個人的一些想法。

一直以來,但項羽始終都將狄風當做兄弟看待,並沒有去想狄風能有多大才學。現在聽了狄風這些言論,因此問道:“狄兄弟剛才所言在奇不在勇,難道僅憑口舌就能勝敵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