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想開玩笑(1 / 2)

狄風知道,曆史上的張良早在下邳避難時,因與項伯交情深厚就認識了項梁,雖然項梁交情不如項伯,但也混成了麵熟。

而張良之所以想要複興被秦國所滅掉的韓國,皆因張良的太爺爺、爺爺、父親等先輩有五代都曾任過韓國之相,張良的出身屬於貨真價實的韓國貴族。隻可惜到了張良這代,韓國很不幸地被秦始皇嬴政所領導的秦國給滅掉了,讓本來能成為官六代的張良,一下子變成了庶民。

如此深仇大恨,別說放在張良身上,就是放在任何人身上,也不會甘心。

想想吧,從貴族身份一下跌落到庶民身份,那是怎樣的打擊啊!於是張良很不甘心,自秦始皇嬴政所領導的秦國滅了韓國之後,他就開始圖謀恢複韓國,大有我是張良我怕誰的氣魄。

人一旦有了氣魄,往往做事也就超出了常人的行為規範,大有不惜頭顱不惜熱血的信念。因而當時還是小青年的張良,憑著一股年輕人的熱血,便開始有了要割掉秦始皇嬴政腦袋的想法。正所謂“血債要用血來償”。

但嬴政身為秦國之君,他的腦袋可不是西瓜,你想摘下來切開就能夠摘下來切開。倘若你想摘下來切開,那麼你要有真本事,並且還要有舍生忘死被秦始皇嬴政的親軍衛隊剁成肉泥的心理準備。

別看當時張良還沒有遇見傳他兵法的黃石公,但當時張良在心中很清楚,任何蠻幹都是對自己無益的。“生命誠可貴,腦袋最值錢,為了複韓國,找人可代焉。”

於是經過深思熟慮,張良給自己製定了一個計劃,那就是為保自身安全,開始結交刺客,因為也隻有刺客,才能擒賊先擒王,稱著秦始皇嬴政不備,才能將嬴政的腦袋變成西瓜。

“嬴政,你就等著死吧!”當時張良看著即將受他差遣的刺客出征之時,曾發過這樣的豪言壯語道。

至於這個刺客姓甚名誰,對於張良來講,已經不重要,以為張良所要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

但過程很簡單,並不複雜,當秦始皇東遊之時,張良便讓刺客在博浪沙這個地方對秦始皇嬴政動手了。可動手的結果是秦始皇嬴政早有防備,來了個借屍逃命,刺客雖然用一個大鐵椎將乘車者擊斃倒地,然而被刺客斃命者並不是秦始皇嬴政,而是秦始皇為張良準備行刺的一個替身。

當時張良見秦始皇嬴政替身被刺,就知道秦始皇嬴政早有預防和準備,於是見大事不妙,便像很多聰明人一樣,腳底下抹油先溜了。而這位刺客,卻倒了大黴,當即被秦始皇嬴政的身邊護駕的武士,剁成了肉泥,屍骨無存。

當即,秦始皇嬴政大怒,認為此次自己遇刺,絕非一人所為,定然有同夥在背後指使,因而便派人在整個秦國大肆搜捕,非要將在背後指使行刺的人揪出來,以正典型。由此張良為了保命,便從行刺的發生地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縣城東郊,現名古博浪沙)逃到下邳(今江蘇睢寧縣古邳鎮)躲藏起來,由此與項伯結識,與項梁認識。

“夫君,你又在想什麼呢?”項珠瞧狄風似乎一直在思考著什麼,便打斷了狄風對曆史的記憶。

可沒有狄風反應過來,張良又哈哈笑道:“珠兒,你何時成的親?不錯不錯,你很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