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占三秦,笑傲天下!
短短八個字,如同黃鍾巨鼎,在楊剛腦中炸開,直炸得楊剛目瞪口呆,半晌作聲不得,就連一旁臉色一直冰冷的顏亞虹也發出一聲輕呼,不可置信地望向顏越。
任楊剛腦中晃過千般念頭,也沒想過下策會是奪占三秦!
幾百敗兵剛剛有了棲身之地,隻有瘋子會不知足地奢望占有三秦,隻要想想李自成現今的聲勢,再想想即將發生的曆史劇,楊剛就打消了任何不安分的念頭。
可是,另一個聲音卻在楊剛的腦海裏回蕩,不停地告訴楊剛,顏越所說絕對不是瘋人瘋言,如果開春後李自成出兵東征,奪占三秦並非沒有成功的機會!
後世論壇灌水時,就曾有過這樣的觀點,假使孫傳庭據守陝西,不出潼關,那麼大明絕對還有可為,事實上孫傳庭督師甘陝,李自成也從未能禍亂三秦,潼關、商州兩處險關,便把闖軍死死擋住了!
而李自成要是不急著攻伐北京,而是先把陝西好生經營一番,那麼即使後來有一片石慘敗,也未必就會敗得無法翻身,滿清韃子雖然騎兵厲害,野外縱橫無敵,但麵對八百裏秦川,麵對潼關這樣的雄關,也無可奈何!
能夠屏護腹地的堅固要塞對於防禦一方絕對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即使二十世紀,坦克、大炮、飛機這種大殺器已經問世之後,精心經營的險要堡壘也會讓任何精銳之師頭疼萬分,在十七世紀的大明,隻要軍心士氣不頹,有了潼關、商州兩地,關中便是囊中之物!
而一旦據有關中,時間便占在守衛者一方,坐擁雄關,休養生息,一旦時機合適,便可席卷天下!
戰國時蘇秦說,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漢時張良說,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裏,阻三麵而守,獨以一麵東製諸侯;河、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裏,天府之國也。
此後唐代李世民,宋代趙匡胤,都欲定都秦地,前一個武功赫赫,開創開元盛世,後一個卻因各種原因不能如願,兩宋三百年天下,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要是定都長安,說不好曆史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當然,世易時移,現如今的秦地肯定不能和古時相提並論,但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可一絲兒沒有改變,先天優勢一點兒也沒短少,要不是楊剛清楚知道曆史走向,清楚知道武毅營實力深淺,自己有幾斤幾兩,恐怕就要被顏越說動了。
可惜,我要是有李自成那般的實力,這筆買賣絕對做得,說不定就能改寫曆史,可手下兵馬不過千餘,還多半是新兵……………
楊剛內心掙紮了好一會,歎了口氣,就要開口否定。
“大人,卑職這下策凶險之處,不在於我軍兵少,李闖勢大,甘陝之地民風彪悍,稍加征募,關中士紳百姓受賊荼毒,兵源不是問題,隻消三萬兵士,便足以據關自守,李自成就算傾力來攻,也入不得潼關!”
哎?三萬士兵?我擦,這個數字可是武毅營的三十倍啊!顏老頭兒是在開玩笑呢?還是說真的?
楊剛一愣,仔細打量顏越神色,看了半晌,卻看不出名堂來,反倒是顏越侃侃而談,全被楊剛聽進去了。
“自今上繼位,我大明天災人禍不斷,百姓流亡,人煙斷絕,不過自今年以來,風調雨順,老天爺總算開眼,隻要為政者稍稍用心,人口繁衍,三秦再現盛世光景,也不是難事!”
“卑職這最後一策,凶險全在起始,第一要拿下潼關,務必成功,第二要封鎖消息,不使李闖早早知道,令這一策胎死腹中,第三則是要收攏人心,無論士紳、百姓,肯全力相助我武毅營抗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