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歸家一(1 / 2)

西安府以東一百三十裏,華州境內,渭南縣轄下有一戶人家,這戶人家姓楊,乃是當地知名的大戶,族譜上考,能追朔的秦漢時候,說出‘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的四知先生楊震,便高居楊家族譜頂端。

暮夜卻金,不肯收受賄賂的楊震是弘農華陰人,子脈綿延,不說秦地,華夏四方都有四知先生的後人,隻是滄海桑田,能夠追本朔源,知道祖先姓甚名誰的人可不多,渭南楊氏一直供奉祖先牌位,族譜未曾中斷,也算少有。

大明開國三百餘年,到了崇禎即位,天下亂相頻生,北地民風彪悍,世家大族為了自保,紛紛編練鄉勇,好生經營,渭南楊氏一族雖然以文傳家,並不以武勇知名,可是亂世之中也有自保之力。

渭南縣城東西長四裏,南北寬兩裏,北依渭河,南靠秦嶺,東瀕黃河,乃是西安府的門戶,隻不過渭南雖然卡在咽喉緊要之處,地勢卻算不上險固,自流賊起事,縣裏大戶多半不肯躲在縣城裏,而是在渭南南原上挑選地方,將鄉間別院打造成一個個易守難攻的寨子。

外挖壕溝,內築高牆,甘陝地方的豪強們無心殺賊,也不願為國出力,可若是誰欺上頭來,絕不會甘心受欺,憑借比縣城還堅固的寨子,精心訓練的鄉勇民壯,北地豪強發起威來,就算是李自成也不願輕易招惹。

若是士紳大戶一條心,肯稍稍拿出一點力量來,大明有多少天災人禍也不在話下,可以古知今,正因為豪強大族目光短淺,從來都是自掃門前雪,所以星星之火才會燎原,而一心自保的楊老太公也才會在自家寨子裏愁眉苦臉,終日悶悶不樂。

李闖九月敗孫傳庭,十月破潼關入秦,一晃眼在西安府待了三個月,這三個月李自成可沒閑著,除了忙著登基稱帝的事,麾下軍隊四出,拷問勒索原明庭的官宦,向鄉間士紳大戶征糧征餉,敢有不從者,便發兵擊之!

孫傳庭及十萬三秦子弟都覆亡在李自成手裏,隻看得見眼前利益的士紳豪強們又怎麼是李闖的對手,闖軍攻破了幾個寨子,斬殺了百千顆腦袋,甘陝的士紳豪強便認清了形勢,再也沒人敢與李闖對抗。

打不過就乖乖掏錢掏糧,拳頭大的就是道理,隻是李自成征要的糧餉也太大了些,次數也太多了些,不過三個月,楊老太公曆年積蓄,祖輩積累,就少了大半,李闖要是再這麼勒索下去,隻怕楊氏一族絕難撐過一年!

早知如此,當日就應該多多供給孫督師一些糧餉,唉!

白眉白須,拄著一根拐杖的楊老太公歎了一口氣,隻覺得心力交瘁,隻是看一眼幾個愁眉苦臉的兒子,七十多的老人也隻有強自支撐下去。

楊老太公三個兒子,長子水盛,次子長盛,三子連盛,長子接掌家業,近年來楊氏宗族的事情都是長子處理,次子考舉功名,出仕為官,在渭南縣做了幾年的教諭,三子連盛則在渭南縣做個吏員,在兵房辦差。

按說三個兒子有兩個都是官,楊家又根深葉茂,天大的事也難以撼動楊氏一族,可是天機難測,勢頭正旺,已經登基稱帝,立國號為大順的李自成不按常理出牌,做了皇帝依舊一身匪氣,於是楊老太公便頭痛了。

歸順的官員士紳也遭勒索,一點也不顧人心向背,嘿,那李自成就算做了皇帝,也還是賊!

想起原大明都指揮使,現在的渭南防禦使王根子又派人來索要糧餉,楊老太公眉頭便一陣亂跳,心中直罵。

“長盛!”拐杖輕輕一頓,心裏罵了一陣,楊老太公扭過頭,一個年紀四十許的中年男子連忙站了起來,旁邊一個年紀大些的男子和一個年紀小些的男子也一同站起,正是水盛、長盛、連盛三兄弟。

“渭南縣令也算為父故交,你拿我的帖子去,還請縣令大人幫襯幾句,這糧餉麼,盡量少繳一些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