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忤逆子(1 / 2)

大清早,渭南縣城的城門吱吱呀呀響起來,剛剛打開一線,城中便衝出一騎,急急往東奔去,幾個門子打著哈欠,望著越去越遠的身影,一個個很是納罕。

楊教諭昨兒個才進城,怎麼一大清早又走了?

守門差役正在琢磨,城內一陣轔轔車馬聲,又有人要出城,一輛馬車裏依稀能看到兩個女子身影,等馬車到了城門下,門卒按例收錢,那馬車隨即也離城而去,卻是一路往南。

咦,怎麼楊教諭的如夫人不是去楊家莊麼?那個年輕人是誰?奇怪,真真奇怪!

楊長盛並不知道身後發生的事,接連發生的變故讓這個中年男人不堪重負,無暇他顧,楊老太公交予的使命因為渭南縣令下獄,已經成了泡影,楊家隻能準備繳納糧餉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讓楊長盛煩惱的,渭南防禦使王根子雖然勒索無度,可一時半會楊家還支撐得住,真正讓楊長盛憂心的,是昨天匆匆見了一麵的庶子。

大發雷霆趕走了楊剛,下定決心,必要時和自己的庶子斷絕關係,劃清界限,可是這一切並不能讓楊長盛心安,做了幾十年教諭,讀了幾十年詩書,楊長盛知道,曆朝曆代都不乏株連九族這種事,而改朝換代時因小事覆家滅族的更不知凡幾!

就在西安府,就在華州,就在渭南縣,三個月來楊長盛就沒少見到聽到家破人亡的慘劇,一想到楊家也可能落得如此下場,楊長盛就無法抑製地戰抖起來。

把那孽子趕走還不保險!須得快快告訴父親,早做準備才是………唔,真真家門不幸,我怎麼就生出這麼一個忤逆子!

一路唉聲歎氣,及至日上三竿,楊長盛回到了楊家莊,下了馬,顧不上休息,拉過一個莊客,問清楚楊老太公已經起來了,稍事整理,楊長盛急急趕赴父親書房。

楊老太公上了年紀,精神卻越發矍鑠,每日裏早早就起來了,家務大半交給長子水盛處理,往日裏老頭兒疏散疏散筋骨,不大理事,隻是這幾個月來諸事繁雜,楊老太公才不得不放下安閑,再為楊氏宗族操起心來。

一大清早,楊老太公就把兩個兒子找來,商量的還是糧餉的事,正商議著,一個下人匆匆來報,二老爺回來了,楊老太公一愣,心下就覺得有些不安,等楊長盛來了,細細一番講述,老太公眉頭立刻緊皺成一團。

縣令下了大獄,渭南縣人人自危,這當口肯定沒人敢為楊家說情了,不過和兒子一樣,楊老太公最擔心的不是這一遭不能減免糧餉,而是那個十年不見的孫子。

當年老二媳婦沾酸吃醋,排擠老兒房裏人,楊老太公清楚得很,隻不過內宅的事楊老太公一向不理,在老太公看來,男主外女主內,一幫婦人隻要不是鬧得太過,就由她們去。

至於後來老二媳婦鼓搗著讓老二的庶子從軍,當時甘陝征兵,世家大族都要表表忠君愛國之心,楊家也少不得出人出力,送一個庶子也算了了一件事情。

隻是,當年那個少年不曾戰死沙場,如今成了楊家的一個隱患,便不是楊老太公所能料到的了。

十年征戰,十年戰火,三秦子弟也不知葬送了多少,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能夠活到今日,實在是福大命大的緊,要是放在正常情況,楊老太公絕對會給這個記憶中早已模糊不清的孫子重視,一個百戰餘生的老兵,隻要不是傻子,就一定沒有人會小看。

可是,現在的問題是,楊剛清楚告訴楊長盛,要和李闖開戰,為此還想借助楊氏宗族的力量,如此一來,楊老太公便很是苦惱了。

當真可惜!我楊家書香門第,識文斷字的不少,可是上得戰陣的人才卻一個也無,如今正值亂世,要是…………唔,真真可惜!

楊老太公沉吟良久,緩緩搖頭,得出了和二兒子一樣的結論,至此多事之秋,楊家絕不能招惹是非!

“吩咐下去,不許人提起,你那個庶子叫什麼?”

“回父親,叫做楊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