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腦袋提在褲腰帶上,當兵打仗是為了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這個答案會隨著情勢變化而變化。
對於唐三,最開始時隻是為了活命,再然後是為了報仇,而當活命與報仇都隨著時間漸漸淡漠,唐三忽然發現,自己再也找不到戰鬥的目的了。
搶奪錢財,霸占婦人,種種惡行唐三沒少幹,可是內心深處,唐三對錢財女色一點也不癡迷,反倒是越來越厭惡,但是除了這些,唐三實在找不到可做的事情,所以卑劣的一幕還在不斷上演。
殺死我婆娘的人該下地獄,斷送了我兒子性命的混蛋不得好死,我呢?我死之後又會怎樣?嘿嘿,閻羅殿說不得是要走一遭的,十八層地獄卻不知要逛上幾層!?
並非厭惡,也非熱愛,刀緊緊握在手裏,雙手沾染上越來越多的鮮血,或許,唐三僅僅是為了活著,即使如行屍走肉。
年節前奉都尉李橫命令趕赴西安府,向製將軍李過稟報軍情兼帶送禮,年過完了,唐三沒有立刻趕回商州,而是四下籌措糧草,好支應商州。
按理說,商州闖軍補給應由剛剛開國的大順朝調撥,可是一幫子剛剛封侯拜相的流賊哪管這個,人人目光都盯著北京城,就算幾個才智之士,諸如宋獻策、李岩,也絕不可能在意小小的商州。
要糧餉?沒問題,自己籌措,關中這麼大,富庶之家不少,隻管勒索!
李過如是說到,便不再理會唐三,製將軍也在為麾下大軍糧草著緊,眼看要東征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童謠說‘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既然如此,那官宦士紳就得出出血!
仔細推敲的話,哪有不向百姓征納稅賦的國家,即便大順對前朝官宦士紳勒索的緊,可大明官宦士紳的財富從哪裏來?還不是得自百姓,有朝一日官宦士紳都破產敗家,李闖真能不征徭役,不征糧賦麼!
隻是老百姓根本想不了那麼深遠,或者說不願意想那麼遠,後世天朝打土豪分田地,可一開國,土地便全是國家得了,不單是土地,土地上的所有一切,甚至陽光與風都是國有資源,沒有審批開發就是違法,比封建地主和資本家還狠,當初從減租減息中得到好處的百姓哪能想到後日情景!
所以世人往往隻能看到眼前利益,百姓如此,官兒們也是如此!
李闖各部大肆勒索歸降的大明官宦士紳,明目張膽,毫無顧忌,身為闖軍一員,唐三自然有樣學樣,不甘人後,短短時日,數不盡的金銀,白花花的糧食,紅綢綠緞便堆積滿倉,至於這些金銀財帛背後,有多少人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又有誰管!
唐三肯定是不管的,這個早已沒了家的流賊現在煩惱的是其他,搜刮的金銀財寶太多了,多到唐三和手下弟兄都變得貪婪無比,有些無法收手,以至於克製不住地想要繼續搜刮下去,如果單單是這樣也還好辦,反正破財滅家的又不是自己,可問題是,大量財富集中到一起後,真的要解往商州麼!?
不用多想,唐三和手下就達成了一致,包括李橫麾下三十個騎兵在內,人人都隻有一個念頭,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腰裏鼓鼓囊囊,裝滿了銀子,唐三很滿意地啟程了,來時的隊伍壯大了許多,一輛輛車馬裝滿了搜刮來的糧餉,可總算踏上回程的隊伍裝載的並不是全部的收獲,連一半也遠遠不到,那些消失的部分已經被深深埋藏起來。
隻要不死,唐三和手下弟兄人人都能做一個富家翁,而有了金銀做底氣,即便不能跟著闖王爺去北京開眼,流賊們也心滿意足了。
大隊闖軍向東,浩浩蕩蕩,出潼關,直往北京殺去,百餘闖軍則離了西安府,押著一輛輛滿載車馬,往東南緩緩而行。
從西安府到藍田縣約莫百裏,唐三足足走了五天,一過藍田,便是浩浩秦嶺,山路崎嶇難行,隊伍速度更加緩慢,不過如今關中盡在闖軍掌握,唐三所部有吃有喝,倒也不在乎靡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