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春心莫共花爭發(1 / 2)

勝捷軍日日操練不休,喊殺震天,夜夜加緊備戰,整頓關防,關中府縣,壯丁、糧秣流水般輸往潼關,每過一天,潼關防衛便牢固一分,每過一夜,勝捷軍實力便增強一分,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楊剛成功抵擋敵襲,守住關中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

勝捷軍緊張操練,沒有什麼可擔憂的,潼關衛戍諸事宜也井井有條,楊剛的目光便放到了中原,心思放在了李自成、吳三桂與滿清身上,按照楊剛所知的曆史,李自成占據北京後,很快就會和吳三桂大戰一場,介時滿清會秘密出兵,打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

曆史原本應該是這樣的,可是楊剛卻不知道自己這隻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之後,曆史還會不會保持原本的模樣,勝捷軍聲勢日隆,關中情形已經和曆史截然不同,如果華夏曆史因此產生什麼變化,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可是這樣一來,楊剛作為穿越者的先天優勢便會被極大地削弱,這是楊剛極為不願意看到的,隻不過事情到了這一步,願不願意都無法改變,而楊剛所能做的便是盡力給陸明多調派人手,命令新上任的斥候頭子偵騎四出,廣布耳目,把觸角遠遠探伸出去。

四月一天天的過去,其間不斷有消息報回來,集結在山西的闖軍一直沒有動靜,而在北京城,狠撈了一筆的闖軍終於行動起來,李自成親率二十萬精銳離開北京,讓楊剛歡喜的是,闖軍兵鋒沒有指向潼關,而是奔山海關殺去。

曆史沒有改變,至少暫時沒有,不過楊剛關心的不是曆史有沒有改變,而是李自成與滿清大戰在即,勝捷軍因此多出許多整軍備戰的時間。

闖軍精銳會在一片石被吳三桂和滿清韃子聯手擊敗,喪師數萬的李自成注定無力再攻潼關,至於滿清,沒有將李自成消滅,在中原站穩腳跟前,肯定無暇估計關中的勝捷軍。

想通此節,楊剛立刻下令再度大肆擴軍,原本擔心影響戰鬥力,反而難以守衛潼關,如今沒了迫在眉睫的壓力,一心走精兵路線的楊剛立刻改弦更張,把新兵營抽調一空,幾乎盡數編入勝捷軍中。

不過數天,勝捷軍膨脹了一倍還多,林寧、張路等人名為守備,統帥一營兵馬,可實際上武毅營等各營兵馬統統超編厲害,原本一營該有五哨兵馬,現在哪一營都至少有十哨、七八千士卒。

大肆擴軍的後果,便是各營好不容易提升起來的戰鬥力大幅下降,已經有些模樣的軍陣行伍須得重新嚴訓,至於兵器甲胄也缺口極大,不過好在至少多了三兩個月時間,勝捷軍又一心穩守,絕無出潼關的意思,倒也無需太過擔心。

坐在縣衙大堂上,楊剛第一次有閑暇思考一些和戰爭啊、活命啊無關的東西了,沒有迫在眉睫的戰爭威脅,不止楊剛,勝捷軍上下都輕鬆了老大一截,隻不過軍中士卒、丘八們每日操練,沒有功夫胡思亂想,楊剛則不在此列。

政務有顏越處理,軍紀軍法有莫言監察,林寧、張路等人負責操練軍隊,身為總督的楊剛無事操心,舒舒服服坐在縣太爺的位子上,腦子裏來來回回浮現的,是已經許久不見的杜倩。

自渭南一戰後,杜倩跟隨父親杜歡留在西安,楊剛率軍奔赴潼關,命杜歡在西安征募兵員,調運糧草輜重,以供大軍使用,這些事情對本是陝西都指揮同知的杜歡來說,乃是老本行,加之多年為官,西安府的人脈、地理等等了然於胸,自然順手的很。

楊剛將西安府交托杜歡,等於把勝捷軍的後勤命脈托付了出去,杜歡可說是職責重大,很受器重了,不過楊剛和杜歡都明白,兩人之間並無多少信任,倒是頗有舊怨,而楊剛能把背後交托杜歡,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杜倩。

杜歡有陰謀算計楊剛的前科,楊剛說什麼也不願意讓杜歡跟到潼關,使其有領軍的機會,讓杜歡在西安府負責後勤,雖然權責重大,可是一來西安府另有楊剛的心腹,武毅營的老兵,二來能戰之軍盡在楊剛麾下,反手就能消滅任何不軌之徒,杜歡絕對折騰不出什麼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