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黃亮想方設法擺脫韃子追兵,倉倉皇皇往潼關退卻時,潼關城裏,絲毫不知手下大將吃了大虧的楊剛正滿臉笑容,送新出爐的陝西布政使武長清上任。
事實上,新上任的官兒並不止武長清一個,上到布政使司的參政、參議、都事、檢校,下到府縣各級官佐,林林總總足有上百簇新新的官兒,一天之內上百官兒集體上任,別說大明立國以來從所未有,便是翻翻曆史,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不過始作俑者也好,眾多得了便宜的官兒們也好,都不覺得其中有什麼不妥,更不覺得原本彼此鄙夷仇視的雙方此刻親密宛如一家人有什麼不對,以陝西布政使武長清為首,大大小小的官兒們向甘陝總督楊剛作揖打拱,大言鑿鑿地要為朝廷盡忠,為國家出力,而楊剛溫言鼓勵,一副感動莫名的樣子,仿佛真就信了眼前這幫人忠義無雙。
楊剛真有那麼天真麼?經曆過戰場的殘酷,見識過武毅營守備劉英、商南縣令羅忠的無恥,被心愛女孩的老爸數次坑害,楊剛要還天真如昔就怪了!
或許武長清曾經有那麼一刻為楊剛的迷魂湯迷惑,或許秦地士紳豪門真得為顏越、莫言精心策劃出的計謀分化,可要指望利害關係便能讓眾多豪族俯首,從此甘為勝捷軍出力,為楊剛所用,用腳趾頭想也不可能!
如今情形,不過是雙方的暫時妥協罷了,既然稅賦新政無法阻擋,而巨大的陰影確確實實威脅著所有人,那麼武長清等一幹並不迂腐的士紳權貴並不介意做出讓步,前提條件隻有一個,確保其背後家族的長遠利益,永永遠遠的富貴下去。
說到底,楊剛的新政改革雖然讓三秦士紳階層大大的出了一回血,可並沒有傷及根本,相反的,明眼人隻要略略思索,不利令智昏,便都能想清楚新政事實上維護了士紳權貴們的長遠利益,這才是武長清願意出仕,短短時日大批士子肯為勝捷軍出力的原因,至於做了官以後能夠得到的稅賦減免,則僅僅是錦上添花罷了。
如果沒有滿清韃子,沒有李自成等流賊流寇,平民百姓不會因為活不下去揭竿而起,武長清等人還會輕易讓步,還會和楊剛把酒言歡,親如一家麼?這樣的假設在楊剛頭腦裏一閃而過,望著正襟危立,準備趕赴西安府的眾多文官,楊剛嘴角勾起了一絲微笑。
不管武長清等人心中的真實想法為何,至少現在他們站在勝捷軍一邊,而假以時日,等這些人牢牢打上勝捷軍的烙印,到那時,嘿嘿,老子雖然是一個丘八,可未必就不能讓武長清真心效忠!
“諸君遠行,剛隻望諸君一路順風,到任後大展宏圖,為我三秦,為我大明,為天下蒼生黎民一展胸中所學。”
楊剛高高捧杯,仰脖盡飲,而後雙手合攏,深深一揖,楊剛麵前眾多官兒們也飲了送別酒,齊齊彎下腰去。
“總督大人放心,卑職等此去,定當恪盡職守,勤謹任事,必不負大人所托!”
武長清如是說到,對楊剛恭恭敬敬一拜,轉身登上車馬,揚長而去,一眾官兒們也紛紛啟程,楊剛則立於風中,久久相望,直至看不見一絲武長清等人的身影。
一出將相和的大戲演了大半天,而禮賢下士的戲碼則足足演了快一個月,這會子總算帷幕落下,轉過身來,楊剛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黑後學什麼的真是易懂難精啊
一月功夫,關中三秦的士紳豪族表麵上順服於勝捷軍,可期的數月內,想來也不會再有誰不開眼地挑戰楊剛地位,麵對動輒做下家破人亡罪行的外敵,士紳權貴和勝捷軍至少短時間內結成了聯盟,而楊剛也終於把心思再次全數放在潼關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