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交鋒一(1 / 2)

自古以來,步兵與騎兵較量,多是步兵處於守勢,騎兵擇機進攻,少有步兵搶先發動攻勢,逼迫騎兵的戰例。步兵行動遲緩,難以追擊騎兵,步卒要與騎軍對抗,須依靠嚴整、密集的軍陣,方有與騎軍對抗的可能,一旦陣型紊亂,前進後退中露出空隙,有混亂、指揮調度不靈等情況,那便糟糕之極了。

正因如此,當勝捷軍隨鼓聲緩緩而動時,韃子兵大多嗤之以鼻,根本不屑一顧,長達數裏,縱深厚重,如銅牆鐵壁般緩緩推進的勝捷軍看起來氣勢如山似海,可是除非韃子兵主動撞上來,又或如泥偶木雕般原地不動,否則勝捷軍怕是根本對擁有四條腿的韃子兵產生不了一絲威脅。

正藍旗固山梅勒章京巴哈納、固山額真石庭柱一身鮮亮甲胄,剛剛攻克太原的兩個清兵大將都意氣風發得很,遙望勝捷軍片刻,兩個人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目光中看出了不屑之意,在巴哈納、石庭柱想來,勝捷軍的軍陣雖然嚴整,卻破綻多多,不難克製,隻消以騎射功夫反複騷擾襲擊,遲早能將勝捷軍拖成疲敝之師,到那時再以雷霆一擊,大事可定!

當年遼東數十萬明軍尚且奈何我大清軍不得,區區兩萬明軍,自保尚嫌不足,也敢在我大清鐵騎麵前囂張?真真不自量力之極!不自量力之極!

巴哈納統帥的正藍旗韃子兵不消說都是騎軍,韃子軍功賞賜極重,眼見勝捷軍行動遲緩,直如送上門的肥肉,腦後拖著金錢鼠尾小辮的正藍旗韃子兵便難以按捺殺戮欲望,隻想縱馬衝擊,以強弓硬弩大大地撈一筆軍功,石庭柱手下漢軍旗雖多是步卒,可是跟著主將先期趕到的卻是幾百騎兵,自然也想分一杯羹,隻是清軍軍紀森嚴,中軍統帥沒有號令,滿軍旗也好,漢軍旗也罷,都隻能幹巴巴等著。

咚,咚,咚,沉悶的鼓聲一下接一下,每次鼓槌落下,成千上萬步卒便齊齊跨前一步,雖然推進緩慢,可是一炷香功夫下來,兩萬大軍也向前逼近了三百多米,盾如牆,槍如林,勝捷軍卻是越逼越近。

葉臣怎生還沒有動靜?再等一會,明軍離得便太近了,兒郎們隻怕提不起馬速………

巴哈納、石庭柱高踞馬上,暗自想著,對己方大軍遲遲不見行動有些疑惑,不過兩人也不甚以為意,七百米的距離雖然短了些,可也足夠韃子騎兵馳騁了。

又過的片刻功夫,勝捷軍再度逼進了二百餘米,兩軍之間的距離已不足一裏,這個距離,若是騎軍衝陣破敵,也足堪使用,可騎射之術便稍嫌不足,大股騎軍騰挪空間不夠用了。

還不攻擊麼?葉臣莫不是要一鼓作氣,將明軍擊滅?唔,眼前漢人兵馬不過兩萬,肯定不是我大清兵的敵手,隻是觀瞧這支明軍,軍陣倒也森嚴整齊,如此一來,隻怕我軍要有些傷損,這打頭陣的活兒麼

巴哈納、石庭柱心思再轉,各自有了小算盤,滿清自立以來,向來不願打狠仗、惡仗,除非迫不得已,絕不和明軍硬碰硬,無他,滿清可用之兵太少了,少到損失數百兵馬都心痛難熬,故此即便如巴哈納、石庭柱這等清軍大將,再驕橫狂傲,看不起漢人兵馬,但到了陣前,也會下意識地保存實力,盡量不讓本部兵馬承擔太苦太重的任務。

隻是,巴哈納、石庭柱的小算盤卻是白打了,一陣號角聲嗚嗚響起,兩人愕然回首,看見鑲紅旗兵馬紛紛調轉馬頭,向後退去,而中軍大旗也向北而去。

這………我軍盡然退了?葉臣在搞什麼名堂?一箭未發就退兵麼!?

巴哈納、石庭柱一陣愕然,心中大感詫異,不過清兵主力鑲紅旗兵馬都撤了,正藍旗一部和漢軍旗數百騎軍自然沒有留下來的道理,軍令如山,中軍號令既然清晰無誤,巴哈納、石庭柱也沒有過多猶豫,當下各自下達退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