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鼓聲有節奏地響著,成百上千的士兵隨著鼓點緩緩後退,每走一步都會靠近南方一分,而列成一條條橫向軍陣的士兵們的最終目的地,是已經確認遭到敵襲的風陵渡。
距離和清兵的大戰已經整整一天半了,新的戰鬥一直沒有發生,即使有時候滿清韃子與勝捷軍後軍近在咫尺,可是兩支軍隊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彼此間保持著脆弱的和平。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眼下的平靜隻是暫時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戰鬥就會重新爆發,而最可能爆發激戰的地方便是風陵渡。
韃子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罷肯定不會!如果我是葉臣,就一定不會放過軍糧被燒,並且馬上就要無路可退的敵人,唔,嚴格來說,我軍也不是無路可退,隻是退路上多了一根刺
楊剛心中想著,想到一根刺時,臉皮不禁一抽,因為這根刺實在太深太痛了些,正正卡在勝捷軍的咽喉上,讓楊剛痛苦萬分。
一千韃子奇襲風陵渡,將渡口的糧食燒了個精光,還毀掉了不少渡船,盡可能幹完了所有能幹的壞事後,韃子卻沒有立刻溜走,而是像某坑裏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地釘在了風陵渡,任憑勝捷軍如何驅趕攻擊,就是不走!
一千韃子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隔斷黃河兩岸的明軍,讓河北岸的勝捷軍得不到糧草輜重,讓數萬明軍無法退過河去。
對於正緩緩退向風陵渡的勝捷軍來說,韃子的目的僅達成了一半,好消息是,在潼關黃亮和林寧所部不分晝夜的猛烈攻擊下,一千韃子無法控製住全部的渡口,緊急調運的軍糧已經運過河來,雖然不多,但總算讓勝捷軍不至於落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壞消息則是,一千韃子縮入風陵渡口完工過半的要塞,憑借要塞,勝捷軍再不得寸進,而一千韃子成了橫在勝捷軍背後的心腹大患。
有一千韃子在,勝捷軍既無法安心迎敵,也不能順利渡河,處境可說十分尷尬,到了這個地步,楊剛也隻能一遍遍催促林寧盡快消滅龜縮不出的韃子,要求潼關黃亮火速搜集能運輸糧草,更重要的是能載運大軍的船隻。
真該死!韃子燒掉糧食也就罷了,為毛還要毀掉渡船!若隻是損失些渡船也就罷了,為毛連船夫也折損大半!
麵對波瀾壯闊的黃河,沒有足夠的渡船和船夫,意味著勝捷軍無法得到足夠的補給,還意味著勝捷軍不可能盡快渡過黃河,退回潼關,再考慮到占據了半個風陵渡的一千韃子,楊剛怎能不頭痛萬分!?
整整一天工夫,數萬士卒退得十分緩慢,其中既有防備緊緊尾隨身後的清兵的原因,也有楊剛有意識壓慢速度的原因,一刻得不到林寧的捷報,楊剛就一刻不敢從速撤軍,盡力讓士兵們有事可幹,盡力讓大軍將注意力集中在身後追兵上,至於眼下的困境,能遮掩一刻便是一刻。
可是,數十裏的道路總有走完的時候,當一個士兵匆匆來報,大軍前鋒距離風陵渡隻有五裏時,楊剛意識到自己必須要做出決斷了。
號角聲響起,大軍停頓下來,就地紮營立寨,楊剛傳下軍令正是午時,這個命令讓許多勝捷軍士卒疑惑不解,但又似乎隱隱有所察覺,覺得應該和昨日從清兵嘴裏聽聞的噩耗有關,於是乎一些士卒心中生出一絲不安,一絲惶恐。
這種不安和惶恐並不明顯,勝捷軍的軍陣依舊嚴整,軍紀依舊森嚴,但是望著死寂一片的軍營,楊剛敏銳地察覺到了軍隊的變化,察覺到了軍心士氣的改變。
還好還好,幸虧沒有一路退到風陵渡去,若是風陵渡的慘狀落入士兵們眼中,韃子再趁機前後夾攻,我軍危矣!
楊剛抹了一把額頭的冷汗,抬手喚來一名親兵,再一次催促林寧快點搬開風陵渡口的絆腳石,隻是望著親兵遠去的身影,楊剛明白,林寧多半難以完成任務,在火器沒有普及,並且兵器威力十分有限的時代,任何占據地利的敵人都是難以消滅的,而更重要的是,即使將風陵渡口的一千韃子趕走,也無法改變勝捷軍目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