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寧南侯府不寧南二(1 / 2)

楊剛嘴下,勝捷軍與李闖對陣,每每以少敵多,屢戰屢勝,與韃子交手則恰恰相反,以眾擊寡卻險象環生,費盡心機卻不過險險自保!

有意誇大滿清的厲害,貶低李闖之輩流賊,楊剛與顏越、莫言、宋康年等軍師、謀士商議無數次,方定下這等策略,目的隻有一個,便是驚醒江南袞袞諸公,讓金陵朝廷認識到滿清的狼子野心,早作準備!

除此之外,勝捷軍十萬虎賁成了萬餘東拚西湊的雜牌,求肯眼前寧南侯與將來的金陵朝廷發兵援救,也是策略之一,不過這一番計較與滿清韃子無關,純粹是不想讓外人插手甘陝之事罷了。

秦地與荊襄湖廣便有千裏之遙,距離江南更是遠隔千山萬水,中間李闖也好,清兵也罷,都如攔路虎一般,正常來講,絕沒有人願意辛苦跋涉,從溫暖如春的江南跑到即將進入寒冬臘月的甘陝受苦,不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把勝捷軍說得淒慘一些,不把秦地局勢說得危殆一點,楊剛和勝捷軍一眾文武可實在放不下心。

咱當雷鋒做好事不要緊,可不能把咱自家搭進去,唔,不管江南文武能不能警醒,甘陝一地都絕不能變得如江南一般糜爛!

楊剛心裏如此盤算,臉上卻是一副膽小甚微的模樣,定定望著左良玉,仿佛真得期盼寧南侯能派遣一支大軍援秦。

楊剛如此做作,仿佛沒有武昌明軍,甘陝旦夕便要易手一般,可左良玉卻不過沉吟片刻,便有了決斷。

“大軍出征非比尋常,一日吃穿使用,動輒糜耗千萬,哪裏能輕易調動!”

“陝西西有大散關,東有潼關,北有崤關,南有武關,阻山帶河,天險重重,你等勝捷軍隻要小心用事,固守關隘,便穩若泰山,何需我這裏調遣援軍!”

左良玉隻這兩句,楊剛便明白其意思了,按道理來說,左良玉果然不願勞師遠征,為他人出力賣命,楊剛應該為謀算得逞高興才是,可是看著一臉淡漠表情的左良玉,楊剛不知怎麼的,隻覺得心裏堵得慌。

“侯爺,我勝捷軍有潼關天險不假,可是”吸了口氣,楊剛決定再誇大誇大清兵厲害,可是

“好了,既是不情之請,便休要再提!本侯受當今聖上器重,鎮守武昌,麾下大軍要防範李闖、滿清,拱衛京師重地,責任何其大也,如何使用本侯尚且不能自專,你一個小小守備,哼!”

“我大明衛所遍布天下,便該承擔起守疆衛土的責任,如何使甘陝不失,是你勝捷軍的首尾楊剛,不是本侯不願想幫,實是有心無力,等你到了金陵,請今上給本侯一道詔命,那時本侯自然會鼎力相助!”

話說到這裏,左良玉已經沒有興趣搭理楊剛了,手微微一抬,碰碰茶盞,楊剛便明白這是端茶送客,要自己滾蛋的意思了,默歎一聲,楊剛欲言又止,卻是終究再沒開口。

不願出兵赴秦最好,正合我意,反正我的話已經說到,能不能警醒,會不會從此提防滿清韃子,嘿嘿,就如姓左的所說,是你自家的首尾,與我勝捷軍也沒有什麼

想說沒什麼相幹,可是楊剛心思轉動,終究做不出自掃門前雪的事情來,即便是心裏想想也做不到,深深盯一眼左良玉,隻見左良玉偏過頭去,仿佛假寐一般,楊剛再歎一口氣,起身告退。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楊剛怏怏地往外走去,想要改變曆史,改變一個時代不是一件容易事,私心雜欲,利益糾葛,種種樁樁的難處楊剛事實上並非沒有估計到,可是在第一個勸說對象之處的遭遇依舊讓楊剛失望的緊,連帶著對江南之行也少了很多信心。

默默地順原路返回,楊剛看起來頗有些垂頭喪氣的樣子,等出了寧南侯府,就聽轟隆一聲,身後朱漆大門重重關上,楊剛回首望望,更加沮喪起來。

一路不曾多言,直奔驛館,楊剛隻想好好休息一番,至於武昌城景色如何,那是絕沒有心情欣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