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眾多曆史人物中,史可法無疑是相當重要的一位,麵對滿清韃子鐵骨錚錚、誓死不降,這一切都足以奠定史可法的曆史地位,南明朝廷諡之忠靖,清高宗追諡忠正,史可法作為愛國誌士、民族英雄必定流芳百世。
緣於曆史熏陶與民族情感,楊剛對史可法是很尊敬的,事實上對於任何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楊剛都很尊敬,而在楊剛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有關明末的曆史知識中,史可法是屈指可數的幾位沒有向滿清屈膝投降的南明高官。
縱觀南明朝廷,被倚為柱石的四大鎮,除了黃得功戰死,其他幾人興平伯高傑子元照、廣昌伯劉良佐等二十三人率馬步兵二十三萬降了,被歸入奸黨的兵部尚書阮大铖降了,以清流、忠臣自居的東林黨人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亦降了,再往後,寧南侯左良玉之子左夢庚、總督袁繼鹹等更是紛紛投降!
五代時後蜀花蕊夫人作詩說‘二十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諷刺後蜀滿朝文武,若是花蕊夫人在天有靈,知道南明景象,卻不知會做出怎樣詩句來?
正因為軟骨頭太多,所以如史可法一類風骨卓然的人才會為後世銘記,才會讓楊剛油然生敬,不過,楊剛對史可法也就是尊敬罷了,卻遠遠談不上敬佩,無他,史可法治國當政的本事特也差勁了!
正如顏越所說,史可法做事瞻前顧後,優柔寡斷,除卻忠誠與風骨,卻是再無可提之處,當然,希望史可法文武全才,有挽狂瀾於既倒的本事,那是太過苛求了,不過相比於金陵朝廷的首輔馬士英,史可法的表現委實不怎麼地。
後世影視劇裏但有馬士英,一定是反派角色,奸得不能再奸,壞得不能再壞,可是就如歌劇東方紅裏毛太祖偉光正之極,一首歌裏有東方紅、太陽升之句,甚至被比喻為太陽,可是古往今來多少先賢往聖,誰敢如此自比?
在楊剛的記憶裏隻有一個人自比為太陽,這個人是德國的尼采,尼采是哲學大師,但同時也是一個公認的瘋子,所以…………一幫或無恥或無知的下三濫編出來的,隻為了求名求利的東東,能信麼!
大明末世風雨飄搖,北方狼煙遍地,可南方卻風平浪靜,成了亂世中少有的桃花源,其中身為鳳陽總督,實務上頗有才幹的馬士英功不可沒,至於說到風骨,前有一月奔波千裏,為複社創始人張溥張天如經營後世的義舉,後有拒不降清,護送大明太後遠遁的事實,相比於道貌岸然,言必稱孔聖的東林黨人,馬士英實在強太多了!
故此得了顏越提醒,楊剛立刻便將史可法放到一邊,轉而努力研究起馬士英這個人來,讓楊剛頗為驚喜的是,試探著略微一提馬士英,顏越居然也對這位當朝首輔認可的很,以為是江南少有的能吏。
“馬士英曆知嚴州、河南、大同三府,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可謂遍曆封疆,實實是少有的能臣幹吏,江南官宦糜爛至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卻不生亂,首輔功不可沒…………不過,馬士英雖然熟於政務,卻不知兵,兼且貪鄙無遠略,招權罔利,睚眥………唉!”
顏越歎一口氣,神情惆悵,楊剛一怔,不由得也生出無數憂心來。
這這這,再有幾日就到金陵了,不是說江南人傑地靈麼,總不至於找不出一個能商量大事的罷!?唔,管他那麼多作甚,走一步是一步,大不了老子拍拍屁股回陝西便是!
“史可法史公與首輔馬士英都點評過了,金陵朝廷還有何人?顏先生,請不吝賜教!”呆了片刻,楊剛再次開口,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想通此節,楊剛求得便是如何做好份內事了。
楊剛鼓起精神討教,顏越便也認認真真地說,不過顏老頭可比不了其正當芳華的孫女,又講得一會便支撐不住了,恰在此時顏亞虹出得船艙,卻是來尋顏越回艙休息。
隔了半個時辰,出現在楊剛麵前的顏亞虹便沒了之前的羞澀之態,麵白如玉,舉止從容,落落大方地道一個萬福,攙扶起顏越,轉身欲去,走了兩步,突然停下步子,轉過頭來。
“前番被惡人恐嚇勒索,幸得大人相救,奴家一直未曾相謝,大恩不言報,大人恩德奴家定會記在心中,日後…………日後大人若有煩難差遣,奴家雖是女子,也定當進一己綿薄之力!”
幾句話說完,顏亞虹再不停留,扶著顏越進船艙去了,楊剛瞧著青衣少女消失之處,卻是發起楞來。
也難怪楊剛發呆,顏亞虹這幾句話雖然語聲輕柔,卻說得斬釘截鐵,油然有一種言出必行的果決,楊剛想要付諸一笑,竟然笑不出來,隻因為已經將顏亞虹的承諾放在心裏了。
古人說千金一諾,顏先生自不必說,顏亞虹雖然是個弱女子,可是,嘿嘿,隻怕比之錢益謙等江南名士……………